新加坡進入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將近兩周,但冠病社區病例的曲線似乎還未壓平,平均每天維持在20多起至30多起。受訪專家認為,由於這波疫情涉及更具傳染性的變種毒株,社區病例能在少於兩周內趨穩,令人鼓舞。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受訪時說,防疫措施成功與否,應該以無關聯社區病例數量為指標。即使社區病例持高,但只要是有關聯病例,情況還算受控。他強調:「不受控的情況會遠比現在更糟。」

(海峽時報檔案照片)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則認為,暫時沒必要調整防疫策略。雖然防疫措施收緊不到兩周,但在控制社區疫情方面已取得成效。「如果防疫措施不夠有效,社區病例將會持續攀升。預計要等到下周,情況才會好轉。」
他也強調,每天通報的新增病例中,大部分因曾接觸確診病患,確診前已被隔離,不會再傳染他人。
雖然無關聯社區病例已從前一周的43起,降至過去一周的26起,但新的感染群仍不斷湧現,目前活躍感染群累計35個。
張毅穎認為,這說明社區里還有一些輕症或無症狀病例,由於沒被當局主動檢測發現,仍繼續在社區里活動,令人擔憂。「多數活躍感染群其實可能源自同一個傳播事件,只不過還沒找到感染群之間的關聯,因此形成多個獨立感染群。」
梁浩楠也說:「我猜想可能已發生更多超級傳播事件,才會導致感染群迅速地大量出現。」
亞歷山大醫院傳染病科兼慢性疾病科副顧問醫生孫錦認為,無關聯病例減少,感染群卻持續增加,是意料中事。「目前看到的新增病例,多數都曾接觸感染群里的首起病例,並且過了病毒潛伏期才開始出現感染症狀。」
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於本月14日宣布,從本月16日至下月13日收緊防疫措施,包括禁止堂食。抗疫小組將在措施收緊後的兩周進行中期檢討,並在必要時,採取額外措施。

梁浩楠:延長限制可能性非常高
梁浩楠說,按目前的疫情走向,政府進一步延長限制的可能性非常高。「除非我們在本周末前可以保持每天少於五起無關聯社區病例,否則政府很可能延長多兩周。如果疫情曲線仍無法壓平,下一步可能就是『封城』,但這不是最理想的做法。」
孫錦指出,即使不延長限制,政府也不會一次過放寬防疫措施。「我們不可能在幾周內忽然回到解封第三階段。」
張毅穎認為,現在探討是否會延長限制,可能為時過早。「如果到時社區病例仍未減少,進一步延長限制至6月底才是審慎的做法。但如果社區病例呈下降趨勢,而且都是早前已被隔離的密切接觸者,那麼分階段放寬限制將為企業帶來一些喘息空間,餐飲業者尤其需要這樣的空間。」
記者:劉智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