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女傭掀起落跑潮?兩名素不相識的僱主先後致電《聯合晚報》,稱女傭在家工作輕鬆,全家待女傭也不薄,但女傭卻突然無端端落跑,躲到情義之家收容所不回家,造成他們生活不便,並蒙受經濟損失。
僱主梅小姐(34歲)和李女士(37歲)分別向《聯合晚報》申述,新聘請的女傭一聲不吭「逃」到情義之家(HOME),讓她們頭疼不已。
梅小姐說,她在4月時花了6000元聘請一名菲律賓女傭(31歲),主要負責照料86歲的婆婆,婆婆只有出門時才需要坐輪椅,平時在家可以自行走動。
「女傭在面試時曾說喜歡照顧老人家,我才聘請她。結果她事後卻投訴身軀高大的婆婆,搞得她每次推輪椅都推得腰酸背痛,工作才兩個月就逃走了。」
梅小姐說,女傭在6月7日提著水桶出門,婆婆以為她要做家務,結果女傭卻不見蹤影,聯繫中介後才得知女傭跑到情義之家。
梅小姐無奈地說,女傭貸款都還沒還完,如今得花1000元買飛機票讓她回國,造成她的經濟損失,還得為聘請新女傭一事煩惱。
另一僱主也投訴女傭突溜收容所
另一名育有兩個小孩的僱主李女士則說,她2月聘請了一名菲律賓女傭(38歲),女傭主要負責打掃和煮三餐,不需要照顧孩子。「女傭的衛生習慣不太好,我多念了幾句,結果她說受不了我的嘮叨,要求換僱主。」
女傭原本同意工作到8月,不料7月7日突然提著手提袋離家出走,兩小時後才回電說不回來了,李女士事後輾轉獲知女傭跑到了情義之家。
情義之家:沒鼓勵出逃
僱主認為,收容所無條件收留沒有履行合約的女傭,料會助長女傭出走風氣;但情義之家則強調從未鼓勵女傭逃跑。
梅小姐和李女士都表示,她們的女傭並未遭受虐待,不解為何情義之家願意無條件收留女傭,並認為後者的好意恐怕會促使更多女傭效仿。
情義之家受詢時表示:「女傭覺得無法繼續在僱主家工作,別無選擇才逃離,而我們的政策不是把女傭拒於門外。」
但他們表示有義務向人力部反映情況,由當局評估是否存在違例行為。
發言人說,一些僱主認為沒有打女傭就不算虐待她,但其實虐待也包括語言和心理虐待,例如未提供足夠的食物和休息,以及不允許使用手機等,都可能影響她們的精神健康。
但發言人強調,情義之家從未鼓勵女傭逃跑,除非女傭處在危險之中。若女傭撥打熱線,情義之家會建議她與僱主或中介協調,也鼓勵她們找回中介。「如果她們不願這麼做,我們也會尊重她們的選擇。我們的角色是提供建議,讓女傭有能力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