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

新加坡是個已開發國家,民眾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較高,在性別平等方面也做的不錯。
不過仍然有超過六成新加坡人認為本地有男女不平等現象,有更多男性認為自己有能力協助扭轉這個現象。
一項國際調查顯示,63%的受訪國人認為,在社會、政治及經濟權力方面,本地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現象。過去一年內,有23%國人曾聽朋友或家人發出歧視女性的言論,也有16%的人在職場目睹有性別歧視的事件。
儘管如此,將近四成半的國人不敢為女權發聲,比全球平均的37%明顯來得高;排在新加坡之後的有泰國(52%)、馬來西亞(58%)和印度(65%)。他們擔心為女權發聲會對自己不利,包括在事業方面。
而尤其是在職場和家庭方面性別的不平等,導致新加坡女性擔心退休後錢不夠用,多達41.7%的受訪女性沒有信心能達到退休目標,她們也認為在經濟保障方面不如男性。

根據網上投資平台針對女性投資者的理財調查報告,53.4%的受訪者希望能達到「財務自由」,並在60歲以前退休,可是有42.3%認為,自己還沒達標。考慮在70歲或以上才退休的受訪者有14.3%,因為她們擔心通貨膨脹和生活開銷上升。
51.4%的受訪者認為,要對抗通貨膨脹就必須投資,其餘受訪者則有相反看法。這顯示本地女性並非缺乏投資知識,而是缺乏信心。在投資者當中,20%表示擁有投資的技術與基本分析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另有19.3%希望能輕易獲得關於投資教育的資料,而希望聽取理財顧問建議的人則占12.2%。
職場上的優勢

但其實女性在職場上是有優勢的。
根據摩根大通報告,以女性領袖成功集資的速度來看,越多女性掌權企業將讓亞太區受益。
女性掌權的私人企業在亞太區高增長領域中只占5.7%,不過,在2021年的集資額創紀錄,達到120億美元(160億6600萬新元),是2017年的三倍。
12個亞太市場中的1萬5000家高增長私人企業,只有848家由女性創辦、聯合創辦、領導或管理。
美國銀行的報告指出,自2010年以來,亞太區女管理層人員的占比從20%增加到25%,菲律賓居首,其次是新加坡。按領域來看,醫療保健、房地產和金融業的女管理層人員最多。
在亞太區的上市公司當中,新加坡企業的女員工占比最高,占總人數45.7%。本地上市公司的女管理層占比較低,達34.5%。
美國銀行根據性別多元化指標,即女管理層、董事會和員工的占比來分析亞太區上市公司的回報率表現和基本面。報告指出,自2010年以來,亞太區女管理層人員的占比從20%增加到25%,菲律賓居首,其次是新加坡。按領域來看,醫療保健、房地產和金融業的女管理層人員最多。
本地而言,某商業信託的女管理層占比為93%,在亞太區排名第一。華業集團(UOL)為53%,排名第11。女員工方面,城市發展(CDL)的員工有69%是女性,在亞太區位居第24位。
美國銀行發現,女管理層占比較高的公司取得更好的相對回報率(relative return)和股本回報率(ROE)表現,它們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方面的表現也稍微更佳,尤其是治理水平。

根據報告,在過去五年,女管理層占比較高的公司的平均相對回報率達到4%,女管理層占比較低的公司為負22%。自2010年以來,女管理層占比較高的公司的平均股本回報率,比女管理層占比較低的公司,高出2%。
至於MSCI ESG的表現,女管理層占比較高的公司,它們的治理評分比女管理層占比較低的公司高出21%。
薪酬差距大

但是亞洲企業管理層,男女薪酬差距依然大。
除了加強回報率表現以及改善基本面,多元化的管理層、董事會和員工也會引進不同的經驗、知識、技能、觀點,以及改善客戶滿意度、企業與社會責任、董事會問責制和治理等。
另一方面,儘管亞洲企業的管理層性別越來越多元化,女性和男性的薪酬差距依然大。假設亞洲男性平均賺1美元,女性則只賺83美分。比起菲律賓、紐西蘭和馬來西亞,中國、韓國和印度的男女薪酬差距更大。
此外,亞洲的薪酬披露水平欠佳。雖然有79%的公司披露董事會成員的性別,但只有不到13%的公司按性別來披露薪酬。

世界各國的調查研究顯示,女性較傾向具有正面社會及環境影響的投資,因為女性盼望通過自己的財富來改變世界,為下一代帶來更美好未來。
現今女性財政獨立自主,財富不斷增長,目前掌握全球私人財富的三分之一,可謂巾幗不讓鬚眉。女性在亞洲高凈值群體中的占比持續上升,並且呈現年輕化趨勢。這與亞洲女性的「三高」趨勢息息相關:即高學歷、高薪酬,以及高職位。
再者,近年女性一般比男性長壽,令女性作為財產繼承人的比率也比以往高。過去女性的財產主要來自家族財富繼承,如今更多女性靠自己個人實力,通過工作、創業,以及投資理財積累財富。
按最新統計數字,目前全球38歲以下的女性,與過去相比教育程度是歷來最高,這有助女性在職場上獲得更高薪酬及職位。現時全球女性晉身管理層的比率已達至29%,創歷史新高。
女創業家也已成為一股重要趨勢,女創業家現占全球企業業主的三分之一,根據亞太經合組織2021年的報告,45%的香港企業家是女性。這些結構性趨勢,不單只導致女性財富大幅增長,更意味她們在理財投資時,更具備作出明智決定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