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先買後付」 buy now pay later (BNPL)在新加坡火了!
什麼是先買後付?直白點就是類似於「花唄」這樣的消費貸。目前新加坡市面上至少有5家公司提供這樣的服務!
新加坡的網際網路發展一向都比中國慢半拍。中國火過的東西,新加坡才剛剛開始~
不過消費貸才剛開始在本地走紅,就被金管局盯上了
《消費貸引發擔憂,金管局正在檢討「先買後付」計劃》

(圖源:亞洲新聞台)

(圖源:8頻道)
《先買後付計劃引發金融管理局對人們負債的擔憂》

(圖源:商業時報)
先買後付到底是啥?
新加坡監管部門高度警惕
很多人可能好奇,新加坡版的「花唄」如何操作。既然都有信用卡,為啥還要用「先買後付」?
大家都知道在新加坡申請信用卡,還得看身份、月收入等等,月薪不符合條件不予發卡。

但是「先買後付」門檻就低多了,目前新加坡有5公司提供先買後付,看看這條件,都無需提供任何工作或月薪資料。
【R公司】
條件:新加坡住址、21歲以上、有新加坡借記卡或信用卡
【H公司】
條件:新加坡身份證或者FIN、有新加坡手機、有電郵、有借記卡或信用卡
【A公司】
條件:至少18歲、有新加坡借記卡或信用卡、有電話號碼
【O公司】
條件:新加坡公民/PR、有本地住址和電話、有電郵、有本地借記卡或信用卡
【G公司】
條件:21歲以上、平台silver級別以上會員、最近1個月3項平台交易使用借記卡或信用卡

(截圖:某BNPL網站)
本地商家和先買後付服務公司合作,讓你上網購物時候可以選擇「先買後付」,一些實體店也能用。
萬一,你要是還款遲了怎麼辦呢?根據訂單金額,各平台的滯納金從1至40新幣不等,有些平台還是凍結帳戶。
如果最後啥都還不上,估計就進入本地徵信黑名單了。

除了門檻低,這些「先買後付」看起來和我們平時用的信用卡分期付款,好像也沒什麼區別。
但是就因為門檻低,基本吸引到的都是年輕人。

(圖源:南華早報)
某家提供BNPL服務的公司去年接受訪問時候這樣說:
「顧客多數是千禧一代,20多歲,主要因為他們想花錢,但也擔心滾雪球效應的債務。如果在償還一兩期後,顧客無法償還,我們將會與他們接洽,看看如何幫助他們。」
根據2021年2月5日的調查,過去一年一共有110萬居住在新加坡的人,包括38%的新加坡公民用了先買後付的服務。
疫情中,更多新加坡年輕人變「窮」了,去年大學畢業生全職就業率創新低,他們應該非常歡迎BNPL的這種服務。

來源:today
目前很多BNPL在推廣期,都是0利息,只要你按時還錢就沒事。
但這項服務還是在本地引發了爭議,我們看看網友怎麼說的

我那天逛瑪莎,有個促銷員在推廣先買後付,為啥金管局會批准這種東西?

我怕我用了會上癮。

(以上圖源:hardwarezone)
就算0利率,金管局也應該謹慎,不應該讓人們輕易負債。
新加坡的一位理財師這樣談論BNPL的負面影響:
「這項服務可能會讓消費者錯誤地認為自己的消費是可負擔的,導致開支超出能力範圍。
會鼓勵消費者即時滿足購物慾,不考慮開支對未來的影響,養成不良的理財習慣。」

所以現在「先買後付」被金管局盯上了!
其實,中國網友看到這裡,肯定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中國「花唄」等網貸早就引發巨大爭議。
90後86.6%的人曾負債
中國「花唄」們引發爭議
花唄在中國已經火了很多年了,因為時間長,暴露的問題也比較多。
時間往前數,2018年中國近1.7億90後中,超過4500萬開通了花唄,平均4個年輕人裡頭有1個在用。

時間到了2020年12月,北京日報披露中國全國有1.75億90後,其中只有13.4%的年輕人沒有負債,而86.6%的90後都接觸過信貸產品。

(圖源:微博@北京日報)
經過了幾年,中國市面上不僅僅花唄,各種消費貸網貸五花八門。

如果你每個平台都借點錢,基本上可以成為「百萬負翁」。
好在中國很多年輕人已經充分意識到:「花錢一時爽,還錢火葬場」。

(圖源:北京日報)
01 畢業半年,欠下5萬
這樣的故事我們聽得很多。
Lucy大四,剛拿到第一份實習工作,工資3000元(以下為人民幣)。
實習上班當天,他就去網上分期買了台筆記本,17999元,12期,每月1600元多。
他算了一下每月1600元,還剩1400,那時候吃住在學校,也沒別的開銷。
想像自己畢業後轉正,能拿到5、6K的工資就更不愁償還分期的費用。
畢業後租房差點的房子看不上,跟朋友最後找了好點的小區房,為了押二付一,又從借唄里借了5000出來給房東。

想要過有品質的生活,好馬配好鞍。
廚具、辦公桌、沙發、搬家費、寬頻費,一不小心又把第一張信用卡刷爆了,那張卡只有5000塊額度。
接下來1年,就進入難熬的時期,每個月帳單比工資先到。
為了省幾塊錢公交費徒步3站路;狠的時候一瓶老乾媽配白米飯吃了幾個星期。
再怎麼省也有還不上的時候,於是他又開了更多的卡和網貸……
還貸生涯估計要持續好幾年了。

有人說主要是Lucy工資太低,但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月薪8K的小李身上。
小李在廣州,稅後收入大概8000左右。
不過每個月還信用卡和花唄就占了5000多,儘管住在城中村月租不高,但基本沒剩下什麼。

他說遇到喜歡的運動鞋,潮牌,根本控制不住。
有時候雖然手裡現金不多,但是想到可以用花唄,下個月再還就好了。
02 「我最怕他們打給我爸媽」
比年輕人更能意識到消費貸罪惡一面的,就是幫他們還錢的家庭。
大家對網貸最大的質疑就是:大學生基本沒有收入,為什麼可以貸款給他們?
業內心照不宣的是,大學生還不起,還有父母家人背後的家庭幫忙還。
一般欠款被催收,打完個人電話,接下來就是打家人的電話。

大學生臉皮薄,沒幾個人經得住「暴力催收」,此處的暴力,特指「辱罵」「恐嚇簡訊」「恐嚇電話」等等言語暴力。
別說大學生,社會人士也會遭遇差不多的事情。
虎嗅網報道過,年輕人王某因為疫情收入周轉不開,嘗試聯繫借唄工作人員請求還款。
但是他遭到無情的拒絕,最後借唄和花唄共欠款2萬元左右,想要嘗試溝通分期償還這些,也沒得到批准。

王某的花唄介面和提供給對方的貧困證明
(圖源:虎嗅網)
不久他就接到了催收電話,此時溝通更加沒用,對方回復他們只是第三方的催收公司,無權處理其他。
遭到電話騷擾的還有王某的家人、村委會,以及通訊錄里的好友……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我們只要輸入關鍵字「催收」會發現無數這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