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加坡找到合適的碼農的工作

2019年09月28日   •   2萬次閱讀

前些年,出國讀CS然後找工作一直是很多優秀理工男女的不二選擇。當然,這裡的出國最主要的還是指的到美帝啦。

近年來,隨著國內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中國的企業也迅速崛起,不僅成為非常有力的人才吸引平台,更是走出國門,開始在世界舞台上參與人才競爭。

在這個過程中,偏安一隅的新加坡便顯得有些落寞了。有不少在新加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的朋友都紛紛表示,每次回國,都感覺自己是個土包子,已經趕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被各種新奇炫酷的科技產品亮瞎了眼。

而新加坡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由於人才儲備和市場規模的限制,在很長一段時間也都平平淡淡。許多在新加坡的技術人才,都會選擇在選擇更多的金融機構工作。

不過新加坡政府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喊出了「智慧國」的口號,推出了各項鼓勵措施,這幾年也慢慢有了成效。當然,這也歸功於整個東南亞網際網路市場的發展。首先能見到的是美國的一些知名大廠或者獨角獸企業開始試水在新加坡建立研發部門,負責亞太地區的業務,如Google、Facebook、Twitter、Stripe等。雖然說工程團隊的業務種類還比較少,團隊也都不大,但確實是漸漸地發展起來了。其次是中國大廠的入駐。比如阿里巴巴、位元組跳動等企業也開始投資新加坡,組建工程師團隊。再有就是很多本土的以及立足於東南亞市場的企業也開始崛起。如Shopee、Grab,以及在印尼風頭正勁的Gojek等。當然,更有不計其數的創業公司如同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帶活了新加坡的IT人才市場。由於東南亞的IT人才儲備整體不足,所以新加坡也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可以說,在新加坡,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想要找一份碼農的工作並不難。但依然會面臨很多選擇的問題。正所謂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面試的過程,其實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如果沒有良好的前期篩選過程,很可能對於雙方都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很多小夥伴在面試的最後一刻才發現,對方能提供的平台和薪酬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比這更悲慘的是,入職以後才發現公司各方面都和自己想的不一樣。

那麼,在新加坡,大家都是怎麼樣篩選企業的呢?

分享平台。搜索職業分享平台是最簡單易得的渠道,比如最流行的Glassdoor。大家可以在這些平台上搜索公司、職位、薪水、面試和評價。

朋友或者獵頭介紹。新加坡市場小,基數小,因此在很多公開的分享平台上其實很難找到非常有用的關於公司和職位的信息,對於diy找工作其實並不是特別友好。因此大家找工作也特別依賴於朋友介紹或者獵頭聯繫。Linkedin是一個很好的能夠接收企業和獵頭信息的渠道。對於很多職位,直接諮詢獵頭也會比較高效。因此跟比較靠譜的獵頭合作也是不錯的選擇。

論壇和其他相關網站。有些論壇上會分享一些公司和薪水的信息。比較經典的是https://forums.salary.sg/income-jobs/

上的一些分享。但要注意的是,論壇上的分享虛虛實實,需要有一定的行業基礎。即便有些也許是真實的,但因為人們所處的環境不同,給出的信息也很容易有迷惑性。正如小馬過河,深淺自知。網友各自的境遇不同,可能對職位、薪酬的想法和感受也大相逕庭。參考的同時更需要自己甄別。另外還有一些比較有用的網站,比如https://careerwiz.sg/,列出了部分職位和薪水信息。也可以看到,有些職位的薪資分布是比較廣的,具體情況還需具體分析。

和企業多溝通。這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在面試的過程中,不要放棄向對方提問、和對方溝通的機會,大膽地詢問自己想知道的方方面面。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最後嚴重的選擇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