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項目成功穿越歷史文物保護建築
新加坡消息
9月1日,由中鐵隧道局承建的新加坡地鐵環線第6期C885項目孫武號盾構機成功下穿具有88年歷史的丹戎巴葛老火車站。
該火車站原系馬來亞鐵路在新加坡的終點站,由史旺·麥肯林公司於1932年建造,其設計靈感來自芬蘭的赫爾辛基火車站,火車站的外牆正面四尊精美的大理石雕像分別代表農業、商業、交通和工業。


老火車站原貌以及四座雕像
2011年6月30日,隨著馬來西亞柔佛州蘇丹親自駕駛的最後一班列車駛出,服務新馬人民79年的丹戎巴葛火車站正式走入歷史。次日凌晨12時,火車站及附屬設施正式由馬來亞鐵道公司移交新加坡土地局接管。對於新加坡來說人文價值比較高,當局決定隨後將其改建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由於該火車站建築年代久遠,且竣工資料不完整,下穿具有88年歷史的丹戎巴葛老火車站需要將沉降控制在極小範圍之內,確保室內裝飾無損壞。這是本項目隧道施工的重大難點和控制點。


設置在火車站內的以及月台上的位移自動監測設備
項目部與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建設局、陸交局和諮詢公司一起針對車站內部的雕塑和裝飾等確定了專項保護方案,並確定下穿過程中盾構機的壓力、刀盤轉速設置,安排專人和儀器儀表對老火車站建築物進行實時監控和測量,下穿過程中各項數據均在控制範圍之內,火車站內裝飾物無任何損壞。孫武號盾構機於9月1日(比計劃提前一天)完成穿越老火車站,按照計劃最終將在9月下旬完成首條隧道掘進任務。


火車站內外部裝飾物保護

火車站俯視圖
今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新加坡也剛剛度過55周年國慶。今年新加坡遭受較大疫情影響,6月2日新加坡宣布解除「斷路器」阻斷措施以來,疫情雖有所好轉,但是很多行業還處在待工待產狀態。中鐵隧道局承建的C885項目在經受疫情考驗的同時,積極謀求復工復產,成為自停工以來地鐵環線項目中第一個恢復隧道掘進的項目。當前,項目復工率已超過80%,隧道掘進已恢復疫前水平,項目部在中國中鐵和集團公司開展「大幹100天」勞動競賽期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營生產,通過不懈努力,較好地實現了既定目標,為完成年度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文:新加坡C885項目部
編輯:黨群工作部
審核:李發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