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縮緊外籍人士打工政策 越堤求職 難上加難

2020年01月14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擁有許多高科技行業,吸引本地人到新加坡求職,因此大馬應加強吸引高科技行業,以增加國人就業機會。

報導:汪錦發

(新山13日訊)新加坡外籍工作人士政策從今年1月起縮緊,我國年輕人或大專畢業生未來到新加坡求職將受影響,越來越難找到理想工作。

本地中小企業業者促請大馬政府,是時候改進技職教育培訓人才,並努力爭取更多高科技行業的外資,以留住本地人才。

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去年發表2019年財政預算案聲明時說,2020年1月起,該國服務業可聘用的中低技能客工,最多只能占公司人手的38%,低於去年的40%,2021年1月則進一步調低至35%。

此外,新加坡人力部長楊莉明早前在面子書貼文指出,去年收到許多有關職場聘請新加坡雇員歧視的控訴,人力部將在今年致力提高工作場所的公平性,近期頒布細則,保障新加坡人的工作機會。

新加坡外籍工作人士政策今年起縮緊,許多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馬人,應思考繼續進修增值和回流我國經商。

促政府留住本地人才

對此,柔南中小企業公會顧問鄭己勝接受《中國報》訪問時分析,許多年輕人希望在畢業後,蜂擁到新加坡工作,賺取比本地高三倍薪水,同時汲取工作經驗和獲得更多機會。

他坦言,柔南一帶沒有相關高科技行業,因此有一些就讀專業領域的畢業生一心想到鄰國求職,進入高科技行業,本是無可厚非。

「無論是藍領或白領人士到新加坡求職,皆因令吉兌新元匯率高。」

他舉例,新加坡大學畢業生起薪從3600新元至3800新元(約1萬800令吉至1萬1400令吉),而我國大學畢業生起薪從2500令吉至2800令吉,相差實在太大。

他認為,新加坡未來工作機會減少,本地年輕人或大學畢業生肯定受到影響,要懂得自我增值,另尋出路,而政府也應調整,增加更多就業機會。

鄭己勝:除了匯率高,本地也缺高科技工作機會。

鄭己勝呼籲政府

穩定政治 搞好經濟

「我國政府是時候穩定政治和搞好經濟,以吸引更多高科技領域的外資,增加更多就業機會,並有助提升我國高科技水平。」

鄭己勝指出,政府應全面了解新加坡外籍工作人士縮緊政策,努力吸引更多外來直接投資,加強本地科技領域發展。

他認為,柔州政府推動吸引高科技行業太緩慢,印尼、泰國、越南和菲律賓近年來都積極爭取外資,而我國投資環境和條件不比其他國家來得吸引。

他說,中小企業反映去年的業績表現下跌30%,原有的外資沒有明顯擴充和發展,政府應改善投資環境和調整政策。

另外,他坦言,我國技職教育水平跟不上市場,政府必須認真檢討課程和提供相關器材,注重職場培訓。

他認為,父母也需要改變觀念,鼓勵孩子從事技術行業,同樣可取得高收入和保障就業機會。

政府受促改進本地技職教育,父母也應改變想法,鼓勵孩子報讀技職教育,同時可取得不錯收入。

政府受促培訓人才和增加就業機會,同時吸引在新加坡工作大馬人回到本地就職。

不認同 被指「搶」工作

鄭己勝不認同,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馬人在「搶」新加坡人工作,而是新加坡人沒有興趣相關工作,新加坡當局也不能忽視大馬人多年來的貢獻。

他認為,新加坡公司喜歡聘請外籍員工,主要是新加坡人沒對相關工作沒興趣和人手短缺問題。

另外,鄭己勝指出,新加坡是國際大都會,有不少外國公司設立分公司,因此成為我國年輕人「跳板」。

他說,有一名電子工程師在新加坡公司獲得逾萬新元(約3萬令吉)的薪水,從新加坡再跳至荷蘭公司,可獲得8000歐元(約3萬6176令吉)收入,簡直是「打工皇帝」。

他鼓勵,本地年輕人若到新加坡工作一段時間後,要努力學習新加坡職場進修文化,不斷提升自己。

他相信,未來年輕人可以回到我國經商,畢竟我國做生意的成本和條件,比起新加坡門檻來得低。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