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2日訊)德士司機申訴,乘客需求大大減少,車資不夠靈活,碰上高峰期、市區附加費等時段,競爭力又不如私召車,一天工作8小時形同白做。
林先生(60歲)近日向《新明日報》申訴,自疫情暴發以來,路上的乘客數量驟降,現在自己一天駕車5至8小時,收入有時還不足以應付車租和油費。
由於沒有使用私召車平台,他只能在路上或德士站載客。

德士司機在疫情期間面對乘客減少的困境。(檔案照)
「有時眼見身旁20多輛私召車載客後,等候的德士卻都載不到人,心裡很不好受 。」
他認為,疫情期間私召車的車資可應乘客需求而調低,在吸引客源方面有一定優勢。
「反觀德士車資向來都是由計程表計算,乘客還可能顧慮到高峰期和在市區上車有附加費而不願搭乘。」
另一名德士司機陳先生則表示,有時私召車應用所分配的訂單過於偏遠,所以沒有加入, 但有時在德士站等候太久,又擔心被當局開罰單。
受訪德士司機表示,現在平均45分鐘左右才能載到客,如果路程近的話,收入難以維持開銷。
在逐步恢復與部分國家的空運往來後,樟宜機場的德士站也出現了排隊候客的車龍。
昨天到機場「試水溫」的一名司機表示,機場雖有航班抵境,但乘客數量少之又少。
根據他在面子書的貼文,在車龍中排隊15分鐘,只向前移動了15米。
「現在不建議大家到機場等客,待情況好轉後再來吧。」
陸路交通管理局網站數據顯示,4月份德士每日載客趟次不足1月冠病暴發前的一半,而4月考取德士職業執照的人數縮水至15人,兩項數據雙雙跌至新低。
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單班制德士每天平均載客趟次為8次,較1月份冠病疫情肆虐前的日均16.2次,以及去年同期的16.7次,均減少超過一半。
而今年2月份和3月份數據也呈現逐步下滑的趨勢,單班制德士每天平均載客趟次分別是14.4次和13.3次。
據記者計算,去年全年單班制德士每天平均載客趟次為16.4次。
而兩班制德士4月份的日均載客趟次為11.3次,較1月份的24.3次,以及去年同期的25.2次,減幅也均超過一半。
數據也顯示考獲德士執照的人數,從3月的181人,跌至4月的15人,跟去年同時期的383人相比少了96%,是2016年以來的最低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