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NTU兩處地方有新名字啦:NTU人文學院院樓更名為「新加坡福建會館樓」,「南洋谷」路更名為「陳六使徑」。
為紀念前人對新加坡教育的貢獻,NTU人文學院院樓被命名為「新加坡福建會館樓」(Singapore Hokkien Huay Kuan (SHHK) Building)。另外,華裔館旁邊的「南洋谷」路(Nanyang Valley)也正式更名為「陳六使徑「(Tan Lark Sye Walk)。


在新加坡開埠兩百年之際,這兩個地點的命名具有深刻意義。
10月19日下午,兩個命名的揭牌儀式在人文學院前廳舉行,由教育部長王乙康(Mr Ong Ye Kung)主持。參加儀式的有NTU校長蘇布拉·蘇雷什教授(Professor Subra Suresh)、福建會館前任會長蔡天寶博士(Dr Chua Thian Poh)、福建會館會長陳精毅先生(Mr Tan Cheng Gay)以及300多位貴賓。

蘇雷什教授說:「新加坡福建會館樓和陳六使徑的命名肯定了本地社群對新加坡高等教育的歷史貢獻。我們慶賀新加坡教育取得卓越成就,擁有兩所國際頂尖大學,孕育出令人稱羨的科研、創新和教育生態,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遺忘前人的貢獻。」
新加坡福建會館創立於1840年,是新加坡最大的宗親民間團體之一。

1953年,福建會館主席、傑出商人及慈善家陳六使先生(Mr Tan Lark Sye)倡辦南洋大學來推進新加坡教育的發展。福建會館捐出裕廊路523英里的地段作為大學校址,同時陳六使先生也自己捐出五百萬。此提議獲得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民眾的積極響應,紛紛為此做出慷慨貢獻。
南洋大學(Nanyang University)成立於1955年,並於1958年正式開課,陳六使先生擔任南洋大學執行委員會首位主席。1981年,南洋理工學院(Nanyang Technological Institute)在南洋大學舊址上創立。1991年,南洋理工學院和國立教育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合併重組為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提到南洋大學的成立,福建會館主席陳精毅先生說:「當時創辦南洋大學的提議,得到了新加坡和東南亞各個團體和各階層民眾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對於當時的新加坡教育來說,這是新加坡教育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為國家建設、團結群眾做出貢獻。」
蔡天寶博士在談到「新加坡福建會館樓」和「陳六使徑」的命名時說道:「我希望我們大家,尤其是年輕的一代,要銘記、學習並傳承前人們的奉獻精神和團結精神。新世紀中,我們要攜手把握新機遇,讓新加坡發光發熱。」

兩個地點在命名後,福建會館將繼續維持其在總部和在Sennett Road的文化藝術團學院裡的運作。
新加坡福建會館樓和陳六使徑均在校園的歷史區域,在南洋大學辦公樓,即如今的華裔館旁邊。

在兩個地點旁邊還有南洋湖和雲南園,兩地也是1958年南洋大學開幕式的舊址。雲南園目前翻新,保存歷史遺產的同時也被建設成學生和公眾休閒娛樂的地方。雲南園將在2020年春季正式開放。
NTU學生會主席、社會科學學院公共政治與國際事務專業大二學生Bryan Michael Chiew Sen說:「新加坡福建會館和陳六使先生的貢獻為新加坡教育打下堅實基礎。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確保他們的貢獻將被銘記。這次命名也將為當代學生帶來新的活力和對歷史遺產的深刻理解。」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