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轉載自健康界。
「各國要緊密合作,從彼此的抗疫經驗中學習,這是人類能夠控制住新冠肺炎這個全球大流行病的唯一途徑。」在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辦事處於4月8日舉行的衛生部長虛擬會議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發言中如此號召。
2019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28日5時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3029452例。據新加坡4月27日消息,新加坡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達14423例。病毒沒有國界,疫情是人類共同的敵人,互學互鑒各國抗疫經驗,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成為全球合作抗疫的當務之急。
新加坡醫療服務體系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亞洲最有效的醫療衛生系統,在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公布的《World Health Report》中,新加坡在全球醫療體系中位列第三。在這次全球戰「疫」中,新加坡醫療機構是如何「戰鬥」的呢?
近日,健康界專訪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主席葉耀光與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營運長、醫療主任陳約翰醫生。作為新加坡率先參與政府抗疫的私立醫院,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是如何為全國實踐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聯合抗疫策略打造「樣板工程」的?透過葉耀光與陳約翰醫生的講述,一部私立醫院抗疫啟示錄已成冊待閱。
「抗疫第一時間」--快速響應 收治患者
2020年1月23日,新加坡確認首例新型冠狀病毒病例。3月19日,新加坡新增47例新冠病毒病例,創連續單日新增最高紀錄。新加坡衛生部(MOH)當即表示,隨著輸入性病例猛增,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負荷將越來越重。為了能夠將國家傳染病中心的病床騰出來收治重症患者,新加坡衛生部決定採取與私立醫院合作的模式,將部分輕症患者轉至私立醫院接受隔離治療,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便成為這一想法的第一塊「試驗田」。
「接到這個通知,我們醫院非常果斷地就答應了。」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主席葉耀光表示,在疫情面前,私立醫院與公立醫院身上肩負著同樣的使命,「每一位醫護工作者都沒有退縮,大家紛紛表示,終於可以與全國醫護工作者並肩作戰,攜手抗疫了。」

3月19日接到通知之後,陳約翰醫生第一時間召集全院各部門工作人員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制定抗疫方案。從人力、後勤和設備的角度分別確定運營、設施和臨床護理的工作內容,明確了各個部門的任務。各部門隨即高效而充滿信心地進入「戰時狀態」。
醫院首先對是否有條件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等可能性進行了分析。以改造設施為例,醫院計劃將三樓的普通病房改造為傳染病患者隔離病房,而通風問題則成為關鍵。醫院與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的感染控制專家一起研究了輔助控制通風設施的竣工圖,認為醫院三樓的空氣不會轉移到其他樓層。隨後,空調及通風系統的維修承包商緊急來到醫院進行實地檢查,確認了醫院與新加坡傳染病中心感染控制專家的這一發現,醫院通風問題得到解決。
接收新冠肺炎患者,如何確保所有人的安全成為另一個關鍵問題。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將醫院分為三個區域:隔離區、工作區和清潔區域。參與直接照顧新冠肺炎患者治療任務的醫護工作者、保潔團隊和新冠肺炎患者通過專門的服務電梯進入隔離區,而這一電梯不允許其他人員及患者乘坐。醫院所有防火門都裝有警報器,安全人員會在中央控制室隨時注意閉路電視上的區域,以確保沒有新冠肺炎患者不小心走出這一樓層。
3月20日,醫院所有工作人員早早來到醫院待命。當天,醫院對全院設施進行了最後一輪的檢查與維護,以確保所有設施設備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3月20日下午,新加坡衛生部與國家傳染病中心專家與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團隊進行了演習,對從患者轉運、接收患者、患者治療、生活照護等各個環節進行集中演練。新加坡衛生部與國家傳染病中心專家對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的各項準備都非常滿意,並同意將首批20名新冠肺炎患者轉到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僅僅一天時間,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完成了所有準備工作,並順利通過「驗收」。3月20日下午6時,首批新冠肺炎患者順利「入住」泰和國際醫院。
「抗疫第一服務」—科學治療 品質服務
陳約翰醫生介紹,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接收的首批新冠肺炎患者多為沒有症狀的患者,普遍不需要特別的醫療照顧。泰和國際醫院成立了專業的醫療工作組——被稱為新冠A組(由護士和保潔人員組成),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照護。
「疫情面前,怎樣強調感控的重要性都不為過。」陳醫生反覆強調,醫院必須進行嚴格的感染控制,以保護醫護工作者與新冠肺炎患者以及其他患者的安全。接到任務之後,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與新加坡衛生部緊密合作,保證了充足的防護服、N95口罩、護目鏡等一批個人防護裝備物資的供應。
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長期實施「N95口罩配型管理」,醫院感控部門每年都會針對所有醫護工作者的臉型與N95口罩進行配型,並將每一位醫護工作者佩戴合格的型號記錄下來,貼在員工卡的背面。「這一舉措在本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對建立一線醫護人員的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陳醫生說。
為保障醫院周邊居民的安全,醫院聯合衛生部和國家水務局(PUB)對院外排水系統進行了全面檢查,用氯氣對醫院排水進行消毒處理,以保障醫院排水的安全性。
除了在感控方面制定了嚴密的應對方案之外,泰和國際醫院在本次抗疫過程中,對新加坡聞名世界的品質服務進行了充分詮釋。
新加坡素有「花園城市」的美譽,其優美的城市環境成為全球患者赴新加坡就醫的考量因素之一。泰和國際醫院位於新加坡最重要的水源地自然保護區,周邊環境幽雅安靜,綠樹參天、綠草如茵。新冠肺炎患者來到醫院之後,直言「簡直到了天堂一般」。

為了給患者提供充足的就診空間,泰和國際醫院將醫療樓三層整層樓騰出來,將醫院第三層的單人病房改造成雙床病房,為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提供20張床位。患者不僅可以在寬敞的病房內部適當運動,還可以在樓道內進行適當走動鍛鍊,消減緊張情緒。
為了提高患者免疫力,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尤其關注患者的飲食問題。患者一日三餐全部由醫院提供,餐前水果、餐後點心和飲料等一應俱全,醫院還為患者每日提供橙子等水果,以增強他們的抵抗力。「醫院希望能夠通過調理飲食讓患者自身更加具備與病毒作戰的能力。」透過葉耀光講述的一個小故事,尤其可以看出醫院對於醫療服務細節的精益求精。
一次,一位患者向醫護人員反映,取到餐的時候食物有些冷了。醫院迅速做出調整:每次取餐之前,醫護人員先穿上防護服,做好一切準備之後,後勤工作人員再將餐盒送到醫護人員手中,然後由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將食物送給患者,「此後,再也沒有患者反映過這個問題。」葉耀光說。

而「遇到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機制不僅僅停留在為患者提供生活照護方面,甚至已經貫穿在抗疫的整個過程中。每天早上醫院(新冠)A組中的護士團隊會按規定總結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護士團隊也會收集患者反饋的問題,然後全院及時溝通決定是否解決、何時解決、怎樣解決這些問題。針對某些醫院認為不合適的要求,醫院也會考慮用合適的方法與患者進行溝通,避免產生負面影響。「我們的護士經驗豐富,他們的溝通技巧和同理心讓患者覺得非常放心和舒適。」葉耀光說。
除此之外,醫院格外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新冠肺炎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後,內心對於這種未知病毒尤其存在恐懼心理。在新加坡,有一組醫療社工專門給予這些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並提供支持性管理。此外,在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如果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醫院也會及時聯繫相關的心理專業人士,及時對患者給予心理輔導。
為了讓新冠肺炎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屬的支持,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每周三會允許患者家屬送來一些個人用品,並由醫院工作人員在送餐時送給患者。「這一服務得到患者及患者家屬的讚賞。」葉耀光補充道,為了保障整個流程的安全和人性化,醫院會提前與患者明確哪些物品可以送進來,哪些物品不能送進來,並安排專門人員列印患者標籤,檢查送來的物品,並與患者家屬仔細核對。

(圖為醫院明確允許/禁止家屬送給患者的物品清單)
醫院和醫護人員的全方位服務不僅為患者治癒了疾病,還從心理、生活等方面讓患者享受到有品質的醫療服務。該院首批收治的20位患者中在短短不到三周內就已經有10位患者痊癒出院。據葉耀光介紹,每一位患者出院的時候,醫院都會為患者準備卡片和小禮物,患者還會鳴鑼慶祝,預示著健康生活的開始。

「抗疫進行時」—總結經驗 收穫鼓勵
作為新加坡開展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在本次聯合抗疫的「第一個試點」,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的工作得到了衛生部門的認可。新加坡衛生部表示,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收治輕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經驗表明,對於病情相對穩定的患者,可以將其轉到私立醫院進行隔離治療,國家便可將更多的醫療資源用於救治重症患者,降低死亡率。
未來,新加坡衛生部將繼續整合私立醫院資源,建立社區隔離設施。其實從「非典」開始,新加坡便已經積累了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合作抗疫的經驗。目前,新加坡政府正在號召更多的私立醫院加入到這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來。據悉,部分私立醫院起初擔心接收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會影響其他患者,但隨著越來越多私立醫院的加入,加之疫情導致大量海外患者無法赴新加坡接受治療(新加坡私立醫院患者大多為海外患者),越來越多的私立醫院加入到抗疫醫療隊伍中來。
而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的「試點經驗」為其他私立醫院開展抗疫工作提供了借鑑。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同時,泰和國際醫院仍然堅持為其他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嚴格落實預約就診制、就診帶口罩測體溫、在候診座位等區域嚴格劃定1米以上的距離等制度,在這個特殊時期,醫院希望其他患者也能得到最好的照顧。
在參與抗疫的過程中,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也收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鼓勵:新加坡衛生部副部長親自到醫院進行考察與慰問,公立醫院同仁為醫院送來賀卡致謝,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寫信向醫院致敬。「有的人還會送來一些巧克力和鮮花,鼓勵並感謝每一位參與抗疫的醫護工作者。」談及此處,葉耀光語氣變得那樣溫和,「新加坡是一個融合多元文化的國家,但從來不缺少溫情的鼓勵。」

隨著新加坡疫情形勢愈發嚴峻,新冠肺炎新發病人數量迅速上漲,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與衛生部緊急磋商後決定,將對日間病房和加護病房進行改造,將開放超過40張病床,幫助政府醫院接待更多的病人,並為這些新冠肺炎患者提供治療和檢查。
在接診新冠肺炎患者的過程中,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也在不斷總結疾病科普知識,希望能夠為居民提供一些良好的抗疫建議。陳約翰醫生表示,通過對首批接診患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這些患者中有很多年齡在二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這些人普遍具有熬夜的習慣。「疫情期間,大家要保證充足的睡眠與營養,加強身體鍛鍊,增強自身抵抗病毒的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