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長顏金勇5月4日在國會發表部長聲明時闡述,首先社區傳播要得到有效控制,
最好是社區每天新增病例要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個位數甚至歸零,無關聯病例數量也要減少。
政府將考量社區病例數量、全球冠病疫情發展,以及檢測與追蹤等有效機制這三大指標,決定何時及如何解除阻斷措施,逐步開放經濟活動。

(圖片來源網絡)
在本地社區,每日平均新增病例已從阻斷措施實施前一周的31起降至上周的11起,社區無關聯病例也進一步從平均每天12例減為五例。
顏金勇說,客工病例也要減少,「否則我們將繼續面對病毒從客工宿舍向更大範圍人群擴散的風險」。
此外,視乎全球及個別國家的冠病疫情,以及它們為遏制病毒傳播所做的工作,我國將考慮選擇性小範圍開放國境,但須繼續實行隔離和檢測的措施,防止出現輸入性病例。

(圖片來源網絡)
「這對於讓我們的員工重回工作崗位很重要。這對於新加坡來說也很重要,隨著全球經濟從冠病19中復甦,我們要保護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
顏金勇表示,恢復商業和社交活動,意味著人們產生更多互動,工作場所和社區中傳播病毒的風險也會更高。
我國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及早發現病例的檢測能力,以及確定病毒傳染源頭的工作,「讓我們有信心重新開放」。
接下來,政府將允許更多經濟領域復工,但前提是能夠保障人民安全。
因此,政府會從三個方面著手,即改變工作文化和方式、加緊進行冠病檢測,以及藉助科技加快追蹤接觸者的工作。
黃循財表示,阻斷措施解除後的生活將無法完全回到從前,所有經濟領域都須作出調整,並採取必要防疫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