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左右為難

2020年06月10日   •   1萬次閱讀

近兩年,中美關係因為南海爭端、貿易戰等問題,日趨緊張。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14日在接受福斯電視台訪問時,再次為中美關係投出震撼彈,強調他現在不想與中國領導人對話,甚至表示他可能完全切斷與中國之間的關係。

這使得夾在中美之間的小國新加坡的處境越發左右為難,壓力山大。

新加坡是中國的近鄰,和中國淵源深厚,往來密切。

而新加坡和美國又有著長期的穩定政治經濟和軍事合作。

在中美雙方關係劍拔弩張的今天,新加坡會選邊站嗎?

你覺得,新加坡在中美之間,會選擇誰?

01. 新加坡與中國:「相愛相殺」

新加坡是中國緊密相依的鄰居,也是世界上除中國之外,唯一以華人為主的多元種族國家。

自新加坡建國後,幾十年來,新加坡沒少與中國「相愛相殺」,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變化也經歷了幾個明顯的階段。

在李光耀執政期間,新中一直保持較為友好的關係,可以說是新中關係的「蜜月期」。

李光耀自1959年出任總理至2012年一共官式出訪304次,到過8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十分之一的外訪都是前往中國。

自1976年5月首次訪華至2011年5月的最後一次訪問,李光耀在35年間共訪華33次。他是少有曾見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這五代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外國政要。

上世紀70年代,新加坡面臨嚴峻的地緣政治格局和外交生態環境,新加坡在處理內政、外交事務時,格外地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新加坡獨立之初,中國領導人就提出希望與之建立外交關係。但是,當時中國受到了西方的封鎖,再加上意識形態的不同,李光耀選擇在政治上迴避中國。

新中雙方的第一次接觸,是在1971年通過李光耀所稱的「桌球外交」進行的。新加坡首次派桌球隊應邀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亞非桌球友誼賽。

接著,中國提出建議,擬於第二年派遣一支桌球隊到新加坡進行友好訪問,新加坡方面欣然同意。

新加坡外交務實而講求原則,在李光耀第一次訪華時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1976年5月,李光耀第一次訪華。83歲高齡的毛澤東抱恙會見了李光耀,時任中國政府總理的華國鋒與其進行了三輪會談。李光耀明確表示,中國是亞洲的大國,新加坡不可能,也不會反對中國,中國越強大,對新加坡越有利。

新加坡與中國有共同的歷史文化與傳統,許多觀點也很相似,只是建交的時機還不成熟,但要努力發展經貿合作關係。

隨後,在1978年,新中雙方迎來歷史性的時刻。1978年11月12日這一天,鄧小平到訪新加坡,李光耀親自到機場接機。此後,兩位領導人建立起很好的互信關係,也開啟了新加坡參與中國改革開放的不解之緣。

在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年紀念大會上,特別感謝了10位外國人所做的貢獻,其中一位就是新加坡已故總理李光耀。

有學者總結,李光耀曾助力推動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早在1978年,中國改革開發前夕,鄧小平就曾去新加坡考察,從李光耀那獲得啟發,學習新加坡發展經濟和治理國家的經驗,並由此堅定了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上世紀90年代,李光耀退居二線,但仍然在推動新中的第二輪合作,即新加坡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建立了蘇州工業園區,由此通過帶動一個城市的發展,進一步拉動了長三角經濟的飛速發展,開創了國家經濟合作新模式。

在本世紀初,李光耀又推動了新中第三輪合作,建立了一種更加環保、更具生態意義的經濟模式,即在天津建立了新加坡生態工業園區,將一種新的生態經濟模式引入中國。

李光耀曾表示,中國自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政治穩定,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因此,在李光耀去世後,中國領導人在發出的唁電中稱呼,「李光耀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儘管李光耀在外交立場上與中國來往密切,但是在內政上長期推行「去中國化」,比如減少華文教育和華文學校等等。目的是為了塑造多元文化,培養國民做「新加坡」人的覺悟。

直到1990年,新加坡和中國才正式建交。

那一年也正是李光耀卸任新加坡總理的一年,他在卸任之際完成了和中國建交的夙願。

「今年底我將卸任總理一職,希望今年10月訪華,會見中國新一任領導人。我衷心希望在此之前,無論如何也要完成兩國建交的歷史使命。」

後來,李顯龍在談到和中國建交的時候,也再一次印證了李光耀對同中國保持審慎獨立關係的態度:

「新加坡極其小心地避免做任何可能讓自己被誤認為是中國的爪牙的事情。為此,新加坡直到1990年才與中國建交,成為除汶萊外最後一個與中國建交的東南亞國家。」

因此,李光耀時期的新中關係可以概括為既親近又疏離,雙方都在極強的外部壓力下。小心拿捏分寸向著對方靠近。

2015年3月,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去世,新加坡正式進入了「後李光耀時代」。

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2016年8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南海問題」海牙仲裁案出台後公開表示,仲裁庭的裁決對各國的主權聲索做出了「強有力的定義(A strong statement)」。此言論被很多人認為傾向美國,對中國不友好。

同年8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訪問美國期間,對美國總統歐巴馬稱讚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這種做法再次讓人感覺新加坡親美疏中。

2016年9月,新加坡駐中國大使羅家良和《環球時報》就新加坡在不結盟運動首腦會上提南海仲裁一事大打口水戰。

2016年11月,新加坡武裝部隊的九輛泰萊斯(Terrex)輪式裝甲運兵車在香港過境時被扣留。此事引發新加坡和中國之間的一場小型外交風波。2017年1月,在經過外交交涉後香港放行新加坡裝甲車。

2017年3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接受英國廣播電台BBC的專訪時,曾對上述時間進行回應,下面是雙方對話的節選:

BBC記者Steven Sackur:最近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好像很緊張。你們的裝甲車也被中國政府扣留。你對中新關係擔心麼?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我們和中國沒有任何大問題,只是一些小摩擦。裝甲車被扣屬於小摩擦,已經得到妥善解決。

BBC記者:你之前支持海牙國際法庭對於中菲南海島嶼爭端的仲裁判決,是不是因為這個而惹怒了中國?中國對於你的聲明感到非常憤怒,感覺你背叛了和中國的友誼。

李:我被誤解了。我沒有說支持法庭的判決,我說的原話是,該仲裁是一個非常強有力的判決(A strongstatement)。這和所謂的「支持判決」是完全不一樣的。

儘管李顯龍做了這樣的自我辯白,但似乎在中方那裡並沒有起到作用。

2017年5月,中國政府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峰會,邀請了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義大利總理真蒂洛尼、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等29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受到邀請參加峰會。

但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沒有出席。代表新加坡參會的國家發展部部長黃循財表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沒有受到中方邀請。

面對中國的快速崛起,作為近鄰小國的新加坡很難不對此感到警惕和壓力。此外,兩國還有意識形態的本質區別。因此,兩國之間不可能一直處在「蜜月期」,產生分歧和摩擦是在所難免的。

2017年,新加坡著名外交官,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開碩就曾表示:

「新加坡應以中東國家與卡達斷交為前車之鑑,牢記「小國應有小國的作為」。

他認為,隨著新加坡進入後李光耀時代,外交行為也應改變,新加坡外交團隊在南海課題上的言論不夠克制,事事都有正確的時機。大國爭得面紅耳赤之際,並不一定是強調自己原則的最佳時間點,新加坡在回應南海仲裁案時應「考慮更周全。

但是就在短短4個月後,李顯龍突然受邀前往中國進行正式的國事訪問。在北京得到了最高規格的元首接待,會見了多位中國領導人。

新加坡總理此番毫無預警的訪華行程被媒體稱為「突然、倉促的旋風之旅」。

結束訪華行程之後的李顯龍而已向當地媒體表示:新中關係平穩向好。

因此李顯龍訪華,標誌著之前因為南海問題和香港事件,一度降溫的中新兩國雙邊關係開始回暖。

從那時起,新加坡再次根據國際形勢調整了對中國的外交態度,擱置分歧,求同存異。

由此,新中關係也進一步向前發展。

02. 新加坡與美國:「可靠的夥伴」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對新加坡和美國關係的定義是「可靠的夥伴」。

早在1836年4月7日,美國在當時隸屬於大英帝國海峽殖民地的新加坡建立了領事館。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因被迫脫離馬來西亞而宣告獨立。

1965年8月11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承認新加坡共和國後,正式建立起外交關係,美國於1966年在新加坡建立領事館。

新加坡的首任總理李光耀曾多次訪美。1967年10月,李光耀首次訪美,在芝加哥一個午餐會上,他向商人與企業家講述了新加坡如何從一座小漁村發展成為擁有200萬人口的大都市的過程。

2016年,總理李顯龍應美國總統歐巴馬的邀請,正式訪問華盛頓。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稱「這是罕見的榮譽」。

上一次類似的邀請是在1985年。當時,建國總理李光耀受時任美國總統里根邀請前往華盛頓。

1985年10月8日,李光耀與夫人柯玉芝與美國總統里根夫婦的合影

新加坡還被選為2018年美國和朝鮮領導人會面所在地,引起全球矚目。

新加坡和美國不僅在政治上往來密切,經濟和軍事合作更是兩國關係的兩大支柱。

當前,美國仍是新加坡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者,總部設在新加坡的美國公司超過3700家。在美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推動下,新加坡是美國在東南亞的最大貿易夥伴。

1/2
下一頁
「從中產到破產,只隔著一個新加坡?」——新移民中產家庭生存實錄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開頭的電話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萬次閱讀
剛剛,新加坡人又能再領300新幣補貼!
2025年07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鐘出國,中國製造
2025年07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毫無個性,冷漠!旅遊後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萬次閱讀
83歲蔡瀾安葬新加坡!來看看他筆下的海南雞飯和咖喱魚頭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看看七年內,新加坡地鐵是否通到你家門口?
2025年06月2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電信公司狂推「無國界」數據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他,畢業於清華、北大、牛津、南洋理工!卻在新加坡送外賣!現已回國,加入了美團
2025年06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撕掉"最貴"標籤!新加坡的平價生存法則
2025年06月28日   •   1萬次閱讀
新柔地鐵要來了!中馬跨境火車正式進入退役倒計時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你真的適合在新加坡生活嗎?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9576次閱讀
新加坡5大數字銀行!存款消費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9576次閱讀
看慣了珍珠坊熟悉的黃綠色外牆 你喜歡它紅艷艷的新裝嗎?
2025年07月01日   •   9576次閱讀
前夫搶人!她從杭州追到新加坡,只為奪回6歲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405次閱讀
新加坡華人正在消失?為啥70%華人選印度人做官,文化輿論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208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又新高!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新加坡人首選出國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7695次閱讀
全網最全對比!新加坡公民 & PR政府福利差異,一篇看懂值百萬
2025年06月26日   •   5985次閱讀
李光耀的遺憾: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如何分開的?
2025年07月01日   •   5301次閱讀
新加坡銀行轉帳手續費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788次閱讀
榜鵝海岸巴士轉換站啟用,舊站即將翻新,增風扇長椅
2025年07月01日   •   4104次閱讀
蔡瀾助理回應遺產分配:少去八卦別人隱私!新加坡財富傳承的三重密碼
2025年07月01日   •   3762次閱讀
蔡瀾走了,但他藏在雲吞麵里「活過」的答案,還在人間冒著熱氣
2025年06月29日   •   3591次閱讀
從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賣的背後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359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