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在新加坡擔任過為期三年的華人教師,對他們的思維導圖教學感受頗深。在新加坡,思維導圖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各個學科的教學中。這種教學輔助手段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助於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我們的語文教育具有借鑑意義。
一、思維導圖在新加坡華文教學中的應用
以下是一堂藉助思維導圖進行教學的新加坡華文課,教學內容為有關「馬六甲學習之旅」的寫作。教學過程大致如下:
教師講解思維導圖的應用。強調:1)將題目放在紙中間;2)以主要內容作為主幹;3)重點詞放在分支;4)至少畫出主幹、分支和更小的分支。
學生4-5人一組,將學習之旅的感受整合在一張思維導圖上。如下圖是一個小組製作的思維導圖:

學生展示小組的思維導圖,教師點評、學生寫作
教師總結本課內容與思維導圖的益處,並鼓勵學生在學習中使用思維導圖。
二、思維導圖與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的契合點
雖然新加坡的華文教學與我國的高中語文教學有諸多不同,但觀察思維導圖的特點,我們仍然能夠發現它與高中語文教學存在許多契合點。
1.發散式思維。
高中語文教學涵蓋的知識面廣,需要較強的聯想和想像能力、理解與運用文字的能力,即需要一種發散式思維。思維導圖恰恰是發散式思維的一種外化。它從一個中心詞開始,以分支鏈的形式向不同的方向無限地擴散,激發靈感,產生創意。同時,它所提供的思維全景圖,有利於整理思維的重點,避免無意義的發散。因此,思維導圖不失為一種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和提高語文水平的有效工具和方法。
2.圖式記憶
所謂圖式是指圍繞某一個主題組織起來的知識的表征和貯存方式,有助於將輸入信息轉化為長期記憶。高中語文知識,尤其是閱讀理解的知識點繁多而且容易遺忘,以圖式的方法進行記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維導圖正是這樣一種圖式,它可以把一篇課文、一個單元甚至一本書、一門課程的內容,梳理並壓縮成由關鍵詞及其聯繫所組成的一張圖,去蕪存精。這不僅大大減輕了記憶的負擔,而且使知識更加系統化,提高了學習效率。
3.合作式學習
在思維導圖的製作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能得到充分調動,而合作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能使學生相互取長補短,從而共同繪製出一幅神奇的「大腦思維走向圖」。這種學習方式,既避免了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又讓學生變得主動,在合作中共同認知、解決問題。
(本文作者:福建第三中學 黃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