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問過幾個資深規劃教授一個問題,兩條平行的快速路,它們之間最佳的距離應該是多少,沒有人能回答。如果說這麼重要的問題都沒把握,怎麼做好規劃?每一個用詞,定義沒有去了解,怎麼可能做得好。畫鵬鳥不知道羽毛是什麼、眼睛是什麼,怎麼畫?問題在這裡。

04
處理好城市病,就是世界級城市
NBD:不可否認,我們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規劃建設「重外延輕內涵」、無序擴張等問題,大城市病亟待治理。我們的現實情況也加劇了大城市病。
劉太格:我經常碰到有人講,「劉先生你這個理論很好,但我們的現實情況不允許,做不到」,其實新加坡也有不好的國情,但在不斷改善。現在,全球的綜合環境最適合規劃的,除了新加坡,就是中國,比歐美還有優勢。中國已經具備做規劃的基本條件,現在要用心做的一是把方案做好,二是規劃要法治化。不要操之過急,先把規劃做好。
任何城市都不是一張白紙,特大城市難度有,但每個城市都會被醫好,越早治療的話,成本越低,痛苦越少。新加坡以前有病,治療得早,25年後基本治好了。等得越久,痛苦越大,藥費越高。治療城市病一定要治根,規劃師是一個醫生,不是美容師,哪裡有問題就粉飾哪裡,城市的健康要從內而外。
NBD:怎麼做出好的規劃?現在提倡共享、共建、共治,這個過程中應該有怎樣的角色分工?
劉太格:第一,找有能力的專業人士,第二,尊重他的專業意見。
政府要有強大的推動力,一些西方國家老城區很美,外面亂七八糟,因為政府權力很小,難以推動。新加坡每五年大選,政府權力非常大,政府的政策高度明智,為人民著想。我們第一代政府覺得,如果這個彈丸之地不能做到世界級城市,是不可能生存的,所以一開始就下決心做到世界級城市,要做好的話,我們工作就要嚴謹,對市民,只要有承諾就要做到位。
表面上看,新加坡政府權力很大,背後則是把工作做好。怎麼做好呢?就是通過草根組織、社會組織,不斷吸取反饋的信息,市民的問題、要求等,政府很在意聽取專業團隊的意見,所以一方面看是表面權力很大,背後其實做了很多諮詢工作。
政府要拿出好的成績,這個成績要給市民帶來利益,還需要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有了好的環境,做專業的人更能放心大膽去做。
NBD:目前很多城市也在衝刺世界城市,規劃是個重要手段,怎麼通過規劃來實現?您理解的世界城市應該有什麼樣的構架?
劉太格:世界城市、宜居城市這些目標都很好。一個好的城市,要贏得市民的認可,而非自己說。我們做規劃,最終是要給各個階層提供多樣的選擇。
要成為世界城市,每一個規劃方案都要處理好城市病,處理好了,這個城市就是世界級的。每個城市也都必須要做世界級的,把最合理的規劃理念使用出來。規劃沒有一個普世的、放之四海皆準的理念,但規劃出來一定要能夠給城市帶來一定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