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已經成為一門顯學。(網際網路)
如果說,這只是無害的軟實力傳播,那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倡導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等價值觀不也通過媒體和官方資助的傳媒及文化機構或外圍基金會做宣傳,通過藝術、文學和社會科學等領域傳播,試圖用西方價值觀重塑世介面貌?比傳播價值觀更具攻擊性的是,那些發生在中亞、東歐獨立國協國家的「顏色革命」被指背後有西方國家黑手的影子。
意識形態之爭、統戰與反統戰的博弈無處不在。《今日報》就引述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說:
「中國肯定不是第一個這麼做,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一個國家希望另一個國家在無需施壓的情況下,就跟它有同樣的想法,甚至採取一致行動。陳慶文說:「影響力滲透的關鍵問題是'怎麼做的',而不是『為什麼做』,有一些是正規的做法,有一些更為隱性,也較難察覺。」
中共搞統戰經常以人情或文化項目為掩飾,試圖以無形勝有形,但與西方國家相比,手法還是顯得笨拙。
以港台為例,統戰搞了那麼多年,結果台灣鬧出太陽花學運,香港爆發「反逃犯條例」抗議,認同九二共識的國民黨在2016年的台灣總統選舉中落敗,政權落入立場偏獨的民進黨政府手中。
最近《金融時報》爆料稱,台灣有某家媒體集團被中共滲透,並稱該媒體集團的記者透露,
「他們每天都打電話來……他們並不會幹涉所有事務,主要聚焦在兩岸關係和中國議題。他們對於報道角度以及(報道)是否登在頭版有話語權。」
如果上述消息屬實,這個統戰手法也未免太粗糙。統戰工作無處不在、無國不幹,就是比誰的手法更高明、更細膩。在中美兩大國打狠架的時候,夾在中間的那些「小不點」肯定躺著中槍。
三、新加坡沒有抵禦能力嗎?
面對外國勢力的干預,新加坡難道就完全無法抵禦嗎?
當然不是。內政部至少可出三記重拳。
那位捲入「間諜疑雲」的學者黃靖在2017年不就被新加坡政府趕走了?我國內政部指這位在中國出生的美國籍學者是一名試圖影響本地輿論的外國代理人(Agent of Influence)。

在中國出生的學者黃靖2017年被新加坡政府驅逐出境。(網際網路)
把人驅逐出境算是溫和手段了,新加坡政府還可以引用《內部安全法令》,在未經庭審的情況下,把一個人關押起來。接著下來,在大選舉行之前,政府相信會先完成一件事:立法防止外國勢力滲入。
除了靠拳頭外,政府也一再提醒本地華人社群是紮根於本地的多元種族文化社會。2017年5月19日,李顯龍總理在主持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的開幕儀式上致辭時就說:
「作為新加坡華人,我們已經有了本身的獨特面貌,這是歷經幾代人之後,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所逐漸發展出來的文化身份。」
「在談到身份認同時,國人首先肯定自己是新加坡人,然後才是種族身份,所以我們的身份是新加坡華人,這也是我們在世界舞台上的身份。」
紅螞蟻建議各位將這「三不」熟背在心:
我是華人這一事實不會改變;我祖籍是中國福建(或其他地方)這一事實不會改變;我身份排序中的第一位也不會改變:永遠的新加坡人。
統戰?統你的頭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