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大家難免會遇到機車主管,而且似乎還很常。但是你知道嗎?遇到這些老闆才能讓你真正長大。
但是說實話,只要你沒有比老闆厲害,還年輕,或者工作不夠熟練,看事情的格局還不夠宏觀⋯,真的,千萬不要輕易批評你的主管。
俗話說的好,讓一個人學會游泳的方式就是直接把他丟下海,然後在旁邊不要讓他溺太多水就好,主管常常是那個把你丟下海的人。
而主管之所以能成為主管,總結出來大概就幾種方式,原本的員工離開剩底下員工,或者能力真的不錯,空降一個來又或者是新部門調來的,再者就是老闆的小孩。

不管哪種方式,底下員工永遠可以找出抱怨(罵)主管的方法,身為員工,30歲之前,我建議一定要遇到一個你恨得牙痒痒的主管,你夠討厭他,常常在夢裡夢到你打了他幾拳,你就知道你未來不想變成那樣,所以你知道未來該如何改進。
遇到無能的主管,你會更快親力親為,理解每件事情的細節,你快速學會控制情緒,你知道真正現實社會遇到的挫折是什麼,這些是你成長的關鍵,如果你因此離職、抱怨,那這邊老實告訴你,你的下一份工作你也好不到哪去。
因為在很年輕抗壓性還不夠高的時候跌倒,會更快讓你知道在工作圈裡面應該有的應對進退, 知道如何收斂,因為公司付你薪水不是讓你來學習,而是讓你來貢獻,在經歷過挫折期後伴隨來的是更多客戶對你的信任感,也是你增加自信的來源,哪天你離職了,過一陣子你必定會感謝這位主管。
假設你遇到一個對你太好的主管,你會活在舒適圈,「出事有人罩」的念頭很容易跑出來,不是說主管太好不行,而是就算再像朋友,也必須尊重彼此職場階級不同,這樣才比較不會逾越分寸。
好主管也會讓你的成長幅度相較趨緩,因為看事物的格局僅在於處理現在眼前這份工作,因為主管已經幫你把該注意的、該想的都告訴你了,幫你規劃好了,就很像你進大學所有課程擺在那你還可以自己選修一樣。但出社會賺錢並不是,你必須要經過碰撞,才能蛻變成一位真正的工作者。
設身處地把你自己想成是這位主管的角色,也許他有很多壓力你不知道,他有各方面角度事項必須執行,中階主管有高階主管釋放下來的壓力,高階主管有更上層的壓力,越往上追,老闆的壓力就是公司賺不賺錢,能不能持續在市場上有一席之地,而這件事情其實是最難的。
身為員工,現在做的事情也許微不足道,但一件事情重複做了1000次就是你的專長了。
如果真的很不開心該怎麼做?

如果這位主管如果真的是群起共憤,可憐之人一定有可愛之處。找他吃個飯,用對等的方式聊聊想法,主管也是員工,他一定有自己的挑戰要面對。去理解他的挑戰,對自己也會有收穫,他的難題,也很可能是你未來會遇到的處境!
另一種方式,想辦法轉調部門或是換間公司跟挑戰,但如果你換了三間都是老闆的問題,那100%一定是你的問題。
再者,很多外商公司都會有一位職場上的「mentor」,這位角色不一定是你的主管,他/她會告訴你在職場上的各種細節,聆聽你為什麼不開心,告訴你該怎麼調整心態。千萬別忘了,很多人不是一開始就是主管,他也必須包裝自己讓自己很像主管,在高壓體制下,希望儘快複製底下的員工變得能力能夠獨立作業,但忘記顧慮到每個人人格特質能承受的環境壓力不同及想法不同。
回想你過去的主管們,好好跟他們說聲謝謝,這些職場潛規則,一定要好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