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SmartLocal)
作者 侯佩瑜
住在義順和實里達一帶的居民,或許曾聽過或看過新加坡的最後一個漁村——「實里達漁村」,又稱Jenal Jetty。
「實里達漁村」地點較偏遠,可從義順1道及實里達西連路的交界處通往。

(谷歌地圖)
據悉,在萊佛士還沒登陸新加坡時,這裡就有一批稱為實里達人(Orang Seletar)的原住民,靠捕魚維生。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榜鵝西島這塊未開發的處女地被徵用,這裡面臨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天,老漁民再也不住在這漁村的甘榜屋裡。但是,一些熱愛捕魚的漁民不時還會回來修補房子,讓前來的漁夫有休息和遮陰的地方。
本地時事生活網站TheSmartLocal日前走訪了這個漁村,還訪問到漁村的一個私人小屋的83歲屋主,了解更多關於漁村的現況。

(TheSmartLocal)

漁村上的小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還很有甘榜感覺。(TheSmartLocal)
漁村內目前有四個碼頭,每個碼頭由不同的人擁有與管理。
這些碼頭全都沒有名稱,其中一個因使用碼頭的大多數漁民的種族是華人,就直接稱為「華人碼頭」;另一個就稱為「馬來碼頭」。
碼頭擁有者使用這裡的土地,需每年付費給土地局,至於多少就不得而知。
但碼頭擁有者並沒有向船主收取很貴的靠泊費用,只向船主收取象徵性的費用,因此這裡的船主都是年長者,並保持了漁村最質樸的魅力。
這個漁村如今已經沒人居住,主要原因是蚊子太多。聽說它們真的很可怕,就像烏敏島的一樣。
而且,這個碼頭沒有水和電力供應,平日的清洗工作就靠著小屋內的巨型水桶來收集雨水。

(TheSmartLocal)
那這裡有沒有廁所呢? 答案就在下面:

(TheSmartLocal)
最天然的廁所:紅樹林裡的純天然「拉撒」角落。
因而,漁民平日只是來這裡捕捕魚、賣魚、和朋友聚會,然後就各自回家。
一些漁船的擁有者像黃先生那樣,則只是在周末時,來碼頭和兄弟們出海休閒釣魚,過過癮。

黃先生和太太。(TheSmartLocal)
然而,目前還有70到80多名本地漁民在這裡捕魚賺錢。

一些漁民正從他們清晨的捕魚之旅回來,收穫了不少螃蟹、魚和其他新鮮的海鮮。(TheSmartLocal)

(TheSmartLocal)

(TheSmartLocal)
一些漁民也帶著滿滿一袋榴槤回來,這些榴槤是他們從附近海岸找到的。雖然不是貓山王,但據走訪的記者表示,嘗起來味道還是相當不錯的。
《新明日報》在2013年曾報道,當時幾乎每天都有漁民駕駛20幾艘漁船出海,他們大多年過半百,主要是以兼職性質捕魚。
漁夫雅國當時告訴《新明日報》,他10幾年前從榜鵝的漁村遷到這裡捕魚,但收穫卻是一年不如一年。
「2006年/2007年前出海到靠近榜鵝或烏敏島的水域捕魚時,有時一天可以抓到六七十條魚,包括石斑。幸運時,一天還可以賣個400新元。」
不過,他表示該地點附近在進行不同的發展,水質改變了,到了2012年,有時連一條魚都抓不到。
那時,他每天捕撈4到8小時,主要在退潮時到低洼地抓螃蟹。 雅國說,他喜歡漁村遠離城市的喧囂。
「我現在捕魚沒什麼壓力,有魚就賣。孩子沒一個喜歡這裡,他們有自己的生活。」
他靠抓螃蟹月入僅300元至400元,所以儘量省吃儉用。顧客都是一些熟客,會直接撥電向他取貨。
看了這麼多照片,蟻粉是不是很想親自到「實里達漁村」看看這個我國最後的漁村呢?
據TheSmartLocal說,公眾是不允許進入該區域的,只有船主、他們的朋友和常客才能進入。
真的很想看看漁港的蟻粉,或許可以去聖諾哥漁港看看。聽說裕廊漁港自暴發感染群後,未來很可能會謝絕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