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付款方式採納率提高,加上經濟活動恢復正常,使用跨銀行轉帳服務PayNow交易的次數和總額比兩年前大增。
新加坡銀行公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PayNow的交易次數達到2億7800萬,比2020年增加94%,交易總額達到1050億元,比2020年增加兩倍。

截至11月底,分別有700萬個個人PayNow戶頭註冊和37萬家企業註冊,同兩年前相比分別增加51.7%和33.4%。
大華銀行集團交易銀行業務部主管蘇麗華接受《聯合早報》詢問時透露,同2021年1月相比,去年10月活躍使用PayNow轉帳的零售客戶增加43%至近44萬人,交易量增加41%至近3000萬次。
她指出,消費者使用PayNow的主要用途是轉帳,占去年所有交易約75%,通過UEN向商家付款占了25%。
華僑銀行新加坡電子商務部總經理吳麗冰透露,除個人轉帳,實體零售和線上購物的PayNow使用率都增加,截至11月交易量和交易額分別同比上揚77%和34%。
她說,PayNow使用率增加是由多個原因促成,包括各家銀行的推動、更多業者包括非金融機構參與、政府和監管機構支持,以及更多商家接受這個付款模式。
採納PayNow的商家不少是中小企業。
經常使用PayNow的大華企業客戶,98%是中小企業,占總交易額46%,交易量比2021年初大增93%。
蘇麗華說,更多商家和計帳機構採納PayNow的QR碼支付方式來收款,例如電子商務平台讓消費者通過PayNow QR碼為電子錢包充值、為網購付款,交易量相當高。此外,水電和電信服務業者、保險公司把QR碼附在帳單上,讓消費者掃描付款,進一步減少支票的使用量。政府機構除了用PayNow發放津貼外,也開始用PayNow付薪水,直接過帳到和員工身份證掛鉤的戶頭。
華僑銀行目前約八成中小企業客戶註冊了PayNow,比2021年的約75%多。華僑銀行環球交易銀行業務產品開發部總經理陳敬儀表示,企業多數已採納PayNow作為收款模式,2022年的收款和付款交易量比兩年前增加三倍。
星展有78%的企業客戶註冊了PayNow,其中91%是中小企業,整體中小企業客戶有76%使用PayNow。
疫情暴發初期電子付款和PayNow使用率激增,進入後疫情時期,這個趨勢仍然持續。
2020年1月至3月疫情暴發初期,星展銀行的零售PayNow交易激增,是2019年的兩倍多。截至2022年9月,使用PayNow的顧客是2020年的1.5倍,零售交易量增加約三倍。
星展銀行新加坡現金產品管理主管馬修(Tesy Mathew)說,PayNow已被各領域廣泛採納,包括保險、零售、教育、醫療保健、餐飲、電商、金融服務、商業服務和政府機構。她說:「隨著新加坡步入後疫情時代,PayNow使用率繼續增長,消費者和企業青睞更快捷、安全和方便的電子付款服務,更多的無現金方案也把PayNow包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