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經中介介紹從中國來到新加坡時,24歲的謝棟連英文數字123都不會說。他來自中國東部的安徽省。
「剛到這裡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懂。我什至不會用英語數數。」

《聯合早報》在一段關於他和他的作品的視頻中介紹了謝棟。
謝棟剛開始說,沒有共同語言的泰米爾語很難學。由於語言不通,他只能靠手上的手勢來交流。
謝棟老闆耐心地一點一點地教他說泰米爾語,他還每天看有中文字幕的印度電影來學習。
日積月累就慢慢能說了

多年過去,謝棟不僅學會了簡單的英語、馬來語和泰語,在小印度經營鮮花生意的他,還能說一口流利的淡米爾語,與顧客、街坊溝通自如。
精通淡米爾語後,謝棟開始能在鮮花攤獨當一面,積累了眾多忠實顧客。「有好多客戶都指名道姓地買我的東西,我不在就不買。」

鑒於他的工作,謝棟學會了製作花環,他還對印度文化有很多了解。
謝棟老闆說:「花藝也做,一開始不知道,現在什麼都做,做得很好。」

雖然為象神 Ganesha 設計的花環是由草製成的,但茉莉花等其他花卉也可用於許多印度教神。
「他們用紅色的花來祭奠死者,但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我們喜歡用白色的花,巧合的是,這與我們完全相反,」謝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