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有一名叫「眼鏡叔」的網友分享自己從新加坡飛到鄭州的經歷,附上滿滿的行程和隔離資訊,讓許多網友收益。

隔離期間,他沒有閒著,而是「就地」採訪了幾位結伴回國的同鄉小哥,把他們的在新加坡的工作故事分享給大家,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這位眼鏡叔到底是誰?
《新加坡眼》日前對他進行了採訪,帶大家認識認識這位新加坡的「民間記者」。
眼鏡叔是一位新加坡新移民,目前在一家本地媒體公司工作,是一名資深商品分析師,難怪自帶「記者」屬性。
他在1999年被外派到新加坡之後就一直留在小坡生活。
他說:「那時候,出國是一件很熱的事情……來到新加坡之後,也確實覺得這裡跟中國的差別很大。」外派期滿了之後,眼鏡叔決定留下來,從PR到公民。

疫情之前,他每年會回中國2次,這可能是大多數過往的常態。但是疫情發生後,回家的路變得不那麼容易了,這次時隔2年後的回國之路,刷新了眼鏡叔對中國的認識。
無現金支付,網購變成了大家的生活方式之一,家鄉這個中國4線小城的路上多了很多車輛!
中國的疫情也控制得很好,眼鏡叔透露,街上已經很少有人帶口罩,幾乎都回歸到正常生活,感覺不到疫情的存在了。
回到新加坡
眼鏡叔在新加坡待了20多年,也見證了新加坡從2000年代到現在的發展。雖然新加坡在很多人眼中可能是一個發展的不錯的國家,眼鏡叔卻覺得新加坡的繁榮已不如以前。
他說:「剛到新加坡的時候,覺得挺漂亮的,沒有這麼擁擠,人們也比較友好……有點世外桃源的感覺。」
但是後來,新加坡的人口大幅增加,領導人交替了,政策變動,「是好也是不好。」
眼鏡叔這位「民間記者」似乎在品嘗了人間百態後,也選擇安身立命。畢竟成為了新移民的他,再新加坡的工作已經相對安穩,「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