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醫科學生如今在練習為病患插入胸管的臨床技巧時,可通過佩戴混合實境設備,在三維的身體結構全息圖上「憑空」練習。
為病人插入胸管往往得靠醫生的經驗與判斷,對於初次學習的醫學生來說,很難把握胸管進入體內後的深淺,或是否會插到周圍的部位。若缺乏訓練,在面對真實情況時很可能會刺穿患者的肺部或肝臟。
新加坡國大楊潞齡醫學院的醫學生如今在練習插管技巧時,可戴上微軟的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設備,在三維的身體結構全息圖(hologram)上進行練習,看起來就像是在空中動手術,還能隨意放大、切換角度,或透視身體的部位。臨床程序的每個步驟和教學視頻也可同步出現,讓記不住複雜步驟的初學者無須不斷翻看課本,之後還能設置三種不同難度進行練習。
楊潞齡醫學院與陳愛禮護士研究中心接下來將會把這種頭戴設備HoloLens 2 融入教學中,讓醫學生和護理學生更有效地學習人體結構,並且掌握插尿管、插胸管、插鼻胃管等臨床技巧,日後面對真實病人時更加得心應手。
楊潞齡醫學院也是東南亞首個利用全息混合實境技術為教學工具來培養醫學生和護理學生的醫學院。
醫學院教育助理院長勾偉傑副教授說,從今年4月起,臨床技能基礎課程的二至三年級醫學生,可在課堂上使用HoloLens 2 學習並練習多達11種臨床程序。另外,校方也會在設備中設置一系列溝通技巧和人體解剖學課程。
勾偉傑指出,醫學院目前擁有12個HoloLens 2 設備,未來計劃將數量增至50個,足以為一個年級的300多名醫學生提供使用的機會。
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混合實境設備可以帶來無限可能,勾偉傑透露,校方日後甚至可以利用HoloLens 2 代替評估醫學生課業的考官,或者創造虛擬全息病人。
不過,這不會取代教師傳授知識以及醫學生累積臨床經驗的機會。
新加坡國大楊潞齡醫學院五年級醫學生沈瑞鑒(23歲)受訪時說,目前學習臨床技能的過程包括在課堂上聽導師講解、看視頻、閱讀課本上的資料,之後就會在人體模型上練習。
他說,一些如插尿管的臨床程序步驟繁瑣,初次練習時無法把步驟記清楚也在所難免。
「有了新設備,我可以一邊看視頻,一邊在全息模型上操作,確保每個步驟都可以正確地完成。」
沈瑞鑒認為,運用HoloLens 2學習和練習臨床程序,會讓醫學生日後面對病人時更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