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椰子一位來新旅遊的好友問:
新加坡為什麼這麼多小販中心?
Emmmmmmm,
是啊,為什麼呢???
椰子這個坡島老司機竟被問住了
只能說 It’s a good question…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又稱熟食中心,英文:hawker centre)是由政府興建的室外開放式飲食集中地,售賣食品物美價廉、種類繁多,以東南亞熟食以及飲品為主。小販中心也常與巴剎毗鄰,巴剎就是菜市場,裡頭也有售賣日用品與乾糧雜貨的小鋪。

小販中心數量之多
仔細想想不管你住哪一區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
出門走幾步一定能看見小販中心
可見它數量之多

據統計目前全島
有超過110座小販中心
每天有6000個小販檔口
在為大家提供價廉物美的餐食
政府已重新啟動興建小販中心的計劃
到了2027年就會有127座小販中心

對於一個國土面積只有
700平方公里左右的城市國家來說
小販中心的數量已經相當驚人
減去自然保留地和一些工業區
粗略計算大概平均1~2平方公里內
就有一個小販中心
根本不愁沒東西吃~

再回到那個好問題上來
到底是什麼原因
讓新加坡有了這麼多小販中心呢?
小販中心的發展歷史
小販中心顧名思義
就是一個將小販集中起來的場所
街頭小販在新加坡自古有之

早年新加坡的小販多為流動性質
推一個車在街邊做生意
隨著居民人口和小販逐漸增多
衛生與市容髒亂等問題引發關注
1950年
英國殖民地政府(註:新加坡在1965年才獨立)成立了小販諮詢委員會,探討解決街頭小販所製造的衛生與社會問題,要將他們納入合法管理體制內。

1968年
政府用了一年時間為小販進行註冊,並發給他們臨時執照。
1971年
政府真正有計劃開始建造小販中心。當時政府給小販發執照,把他們遷入小販中心的出租攤位,同時開始取締街頭非法小販。
1986年
政府完成了小販中心建設計劃後,便不再建造小販中心。

2011年
政府才宣布在未來十年再興建十個小販中心,首選地點以新的組屋區為主。
(部分文字:早報)
小販中心和新加坡人不做飯
椰子曾經寫過
為什麼新加坡人不愛做飯?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因為
有小販中心這種價格低廉
食品相對安全放心的存在

椰子曾經算過
就拿最多人平時吃的雜菜飯來說
3-4新幣就可以有2菜1肉
對於單身狗來說自己做飯的話
光買菜花的錢就不止了
更別說還要花時間燒菜洗碗
大熱天呆在沒有排煙管道的廚房

恩,果斷選擇小販中心
因為有了小販中心
人們逐漸不愛做飯了
又因為新加坡人不做飯
所以小販中心越開越多
政府對小販中心的管理
很多新加坡人的一日三餐
都是在小販中心解決
因此小販中心可以說是
關係國計民生的地方
政府對價格和衛生有著嚴格管理

(圖源:聯合早報)
小販中心的食物價格公開透明
政府經常收集數據
採取必要手段讓食物價格
保持在民眾可以負擔範圍

(截圖:早報網站)
連小販中心漲價幾毛錢
都會上新聞頭條
衛生方面雖然小販中心
看起來不如冷氣食閣乾淨
但國家也有一套管控標準
國家環境局從1997年6月起
根據小販攤位與處理食物的衛生
和整潔情況給予評分
A等為最佳,D等為最差

評分每年進行一次
小販須在攤位展示當局頒發的等級標誌
貼在明顯的地方讓顧客可作知情選擇
大家購買食物前可以留意一下
這樣的A,B,C,D衛生評分
獲得評分較低的小販
很快就會被客戶拋棄
自然沒辦法維繫生意
可以說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手段了

(圖源:聯合早報)
另外小販中心都會定期關門
做全場徹底大清洗和消毒
清洗時長多達幾天
小販中心的情懷
新加坡小販中心和政府組屋
一樣是新加坡的特殊產物
代表著興旺的草根文化
象徵著人人平等

電影《摘金奇緣》裡面
富二代男主角帶女朋友回新加坡
第一頓飯就是在紐頓小販中心吃的

大家一定對那個擁擠熱鬧的場面
記憶尤新,印象深刻
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
大家都圍坐在一起吃同樣的東西
(差別可能只是雞胸飯or雞腿飯吧)

新加坡人都太愛小販中心
你永遠不知道會遇見誰

偶遇排隊的李顯龍總理

或是「第一家庭」在吃飯

或者是被粉絲圍堵的「第一網紅」

(議員謝世儒醫生,穿藍色格子襯衫,順時針起、胡美霞、維凱、扎吉哈、尚達曼、連榮華、林偉傑醫生、符致鏡、楊莉明和哈里古瑪在中峇魯小販中心用餐)
又或者是圍坐論政的議員和部長們
小販中心不單是吃東西的地方
官員也很喜歡走訪小販中心

大選期間議員在這裡拉票

開新聞發布會

或者隨意找民眾聊聊天
小販中心早已成為新加坡人
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販中心申遺

剛過去的2018年國慶群眾大會上
李顯龍總理鄭重宣布
新加坡小販中心
啟動申請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按總理的話說所謂的「小販文化」
不僅僅指的是豐富且價廉物美的美食
也包括作為情感聯絡站的小販中心
以及代代用心經營生意
傳承烹飪手藝的小販等重要元素
「小販中心不單可幫助大家減少日常開銷,也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它就像是我們的社區飯廳,無論華人、馬來人、印度人還是歐亞裔人士,大家不分種族、宗教和收入高低,都能聚在小販中心,一起用餐。」
「我們做了民調,結果顯示,小販文化是最多國人支持的項目,因為它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富有本地特色,非常新加坡。」

這要是成功了
你每天就是在文化遺產里吃飯
小販中心瞬間高大上了~

椰友們,你喜歡去小販中心吃嗎?
留言告訴大家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