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涉電子菸罪行初犯將被罰款 輔導員:必須從根源解決

示意圖。(圖:iStock)
在校學生初次觸犯電子菸相關罪行,也將面對罰款,受訪輔導員認為,這麼做對一些學生有立竿見影之效,但也可能引起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被捉學生,解決他們吸電子菸背後的根源問題。
本地近年來使用和擁有電子菸而被捉的人數持續攀升,當中青少年日益增多更是引起關注。
本地學校和高等學府今年首三個月就有約250人因購買、使用和擁有電子菸,被轉介到衛生科學局,而從今年3月開始,學校和高等學府的學生即使是初犯,也會面對高達2000元的罰款。
有些青少年覺得 付得起罰款就能抽
關懷機構兒童及青少年服務組主管藍惠群認為,新措施對於未吸電子菸的青少年能起到威懾作用。「因為這很立竿見影,就是政府很明確地告訴那些還沒有抽電子菸的孩子,你們不應該抽電子菸,(這)是犯法的。」
然而,對已經吸食電子菸的青少年而言,罰款的作用有限,更重要的是了解並解決青少年吸食電子菸的根源問題。
「我們聽到一些青少年的反應是,如果我付得起罰款,我就可以抽,這是(一種)挑戰法律、挑戰權威的心態。有些孩子也覺得被抓其實是一種榮耀。」

示意圖。(圖:iStock)
需要更全面地解決問題
藍惠群告訴《8視界新聞網》,青少年吸食電子菸的原因各有不同,包括好奇心態作祟、同儕影響、對電子菸含有錯誤認知、作為解壓和逃避問題的方法等。
她認為應該弄清楚並解決這些根源問題,而不僅僅是跟他們聊電子菸的危害,讓他們知道這是犯法、不對的。
她認為,應該從學校、家長、社交媒體等多方面下手,全面去應對青少年吸食電子菸的問題。
Success Alliance Enrichment的藥劑師兼戒菸輔導員洪詩榮認為,加強執法力度是很好的,但僅僅加強執法並不足夠。
「隨著執法力度的加強,會有更多的人被抓到吸食電子菸。我們需要足夠的戒菸輔導員、福利人員、社工、教師和學校的健康顧問來支援個人的戒菸過程。」
家長可以怎麼做?
洪詩榮表示,若家長發現孩子在吸食電子菸,更重要的是提供另一方面的支持。「如果孩子覺得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與父母坦誠交流,那麼溝通的渠道就會暢通,當孩子踏上戒菸的艱難旅程時,父母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處境。」
天職藥房(Mission Medical Clinic)的梁俊傑醫生指出,吸食電子菸和吸菸一樣,會對肺部組織造成永久性損傷。「它含有未知和未申報的物質。它們往往會破壞脆弱的肺部組織,使其處於無法修復的狀態。一些已知或可疑的物質還會導致成癮,損害大腦。」
由於多數電子菸沒有菸草味,他建議家長留意孩子身上和衣物是否出現不尋常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