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房地產指數今年來跌9.5% 多元業務發展商股明年料有較好表現

2023年12月24日   •   5301次閱讀

分析師認為,擁有酒店和多元化業務的發展商能獲得穩定收入,有利於股價上升。

(檔案照片 )| 圖片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政府實行房地產降溫措施和貸款利率高漲,使到本地房地產發展商股承壓,iEdge新加坡房地產指數今年來下跌約9.5%。股票分析師預測,擁有多元房地產和酒店業務的發展商,在明年會有較好的表現。

根據新加坡交易所的數據,截至12月11日,iEdge新加坡房地產指數(iEdge SG Real Estate Index)今年來下跌9.5%至961.12點,比海峽時報指數今年來的4.8%跌幅多出近一倍。

| 貸款利率高漲加重融資成本 壓縮發展商利潤

本地房價過去一年來居高不下,一些新私宅項目取得「開盤紅」,但這不意味著房地產發展商賺得盆滿缽滿。貸款利率高漲加重了發展商的融資成本,也壓縮了利潤,導致不少發展商陷入凈利下滑的困境。

圖片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凱德投資(CapitaLand Investment)今年上半年凈利因為高利率和房地產組合收益減少,而同比下滑19%至3億5100萬元。城市發展(CDL)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今年上半年凈利同比減少94.1%至6650萬元,而罪魁禍首也是融資成本增加。

星獅地產(Frasers Property)截至今年9月底的半年業績顯示,集團蒙受7400萬元的凈虧損。全年凈利下滑85.9%至1億2320萬元。

FSMOne.com研究及投資組合管理部助理經理楊慧詩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開發新房地產項目時必須向銀行貸款大筆金額,但由於貸款利率上漲,發展商必須支付較高利息。另一方面,購房者必須花更多錢支付房貸,影響房地產投資需求。」

根據市區重建局的數據,第三季整體私宅交易量環比下跌15%,同比下跌26%。

| 在中國有業務發展商 因當地市場不振影響收入

楊慧詩還說,一些在中國有業務的發展商,也因為中國房地產市場一蹶不振,影響本地發展商的收入。

政府增加私宅供應並收緊購房條例,包括在今年4月提高本地買家購買第二套房子和外籍買家的額外買方印花稅,以抑制自冠病疫情以來持續上漲的房價。

輝立Nova分析師林知霖認為,這影響了私宅買氣,發展商銷售私宅的收益也下降。儘管如此,他對業務多元化的發展商如永泰控股(Wing Tai Holdings)、國浩置地(Guocoland)、星獅地產和華業集團(UOL)仍寄予厚望。

他說:「這些公司的業務分布在多個地點,占了總收入很大一部分的房地產投資帶來經常性收入,能緩解房地產開發收入的波動。這些投資包括酒店、零售、物流和辦公樓。華業集團擁有並經營全球40多家酒店,包括泛太平洋酒店和賓樂雅酒店。」

新加坡興業銀行股票研究副總裁維傑·納達蘭加(Vijay Natarajan)同樣看好華業集團和國浩置地,他也認為城市發展在明年會取得增長。原因是這些發展商的房地產具有重新發展潛能,房地產投資的經常性收入強勁,而且所推出的新私宅項目表現良好。

他還說,利率預計會在明年觸頂,能讓借貸者暫緩一口氣。

楊慧詩則持謹慎看法。她認為,發展商會繼續面對盈利的壓力,而高利率料會維持一段時間,因為美國聯邦儲備局還未達到把通貨膨脹率壓低至2%的目標。此外,銀行還有可能對槓桿率高的發展商收取更高貸款利息。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