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五所大學最近公布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調查報告。
調查顯示,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全職就業率持續下滑,從2023年的84.1%跌破八成,來到了2024年的79.5%。
但與此同時,應屆大學畢業生的「薪情」依然持續向好,中位數起薪從2023年的4313新元,增至去年的4500新元。
相較之下,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畢業生的待遇是否也有相應改善?與大學畢業生的差距又是否有拉近呢?
紅螞蟻嘗試從新加坡統計局提供的數據尋找答案。
必須強調的是,工教院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及起薪數據自2024年起,便未再公開發布,因此接下來的分析,將以2013年至2023年的數據為準。
在這10年間,基本趨勢為:
大學畢業生與工教院畢業生的起薪漲幅不相上下;
理工學院畢業生的薪資漲幅則相對落後。
根據計算,在2013年至2023年,
大學畢業生的中位數起薪總共漲了41.41%,年均漲幅為3.2%
理工學院畢業生的中位數起薪總漲幅為35%,年均漲幅2.77%;完成國民服役的理工學院畢業生的中位數起薪總漲幅則為31.69%,年均漲幅為2.53%。
工教院畢業生的中位數起薪總漲幅為41.84%,年均漲幅3.23%;完成服役者的中位數起薪總漲幅為40.56%,年均漲幅3.14%。

(資料來源:新加坡統計局;李國豪製圖)
儘管從上漲百分比來看,工教院和大學畢業生幾乎持平,理工學院畢業生落後於前兩者,但用若直接用薪資數字來作前後比較,工教院和理工學院畢業生與大學畢業生的「薪情」差距便一目了然。
從2013年到2023年間,工教院畢業生起薪增幅最小,介於590新元至707新元,理工學院畢業生介於700新元至713新元,大學畢業生則漲了1263新元。
這顯示學歷越高,增幅越大。
由於大學畢業生起薪更高,基數較大,在理工學院和工教院畢業生起薪漲幅沒有「超車」大學畢業生的情況下,三者間的鴻溝無可避免越來越大。
下面這張圖表則顯示,大學、理工學院與工教院畢業生的起薪差距,在2013年至2023年間持續擴大。

(資料來源:新加坡統計局;李國豪製圖)
這也印證了部分輿論的擔憂,大學與理工學院和工教院的畢業生,在起薪上的差距並無收窄跡象。
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曾在2022年的一場公開演講對上述情況表達了擔憂。
當時他說,大學畢業生的起薪中位數大約是工教院畢業生的近兩倍,是理工學院畢業生的1.5倍。
「雖然一定程度的差異是可以理解的,但差距過大可能會導致問題。」
他指出,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可能導致人們感到不滿,或認為制度不公平,這將削弱社會凝聚力。
為此,政府去年在財政預算案中推出工藝教育學院升學獎(ITE Progression Award)。
上述獎學金是為30歲及以下的工教院校友而設,通過補助的方式協助他們提升技能,獲取更好的就業發展與薪資增長。
其內容包括:
工教院畢業生進修專業文憑課程時,延續教育戶頭(PSEA)將獲得5000新元的填補,協助抵消升學成本;
工教院畢業生完成學業後,公積金普通戶頭也將獲得1萬新元填補,這能協助他們日後購屋並儲蓄養老。
近年來,新加坡社會試圖重新定義成功,強調成就不該再為學歷所框架。
與此同時,為避免陷入福利國家採取過度慷慨政策所可能造成的困境,政府仍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原則,因此提高薪資的不變法門,仍是積極進修,提高技能。
只不過,這種技能的提升,不該僅限於學歷,本地僱主亦應改變思維,跳脫學歷的窠臼,多從其他面向考量為員工提供更優渥薪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