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起到拉柏多公園享受森林浴

2020年10月05日   •   1萬次閱讀

拉柏多公園是新加坡四個自然保護區之一,走起來看點更集中,玩法更大眾化。可扶老攜幼,在步道上小逛一圈,吹海風看夕陽;可以揮灑活力,花半天健行遠足,縱橫山脊海岸。漫步林間享受森林浴,綠樹叢中不經意間邂逅各種戰爭遺蹟。

印象中的拉柏多公園(Labrador Park)仿佛天涯海角。位居新加坡本島最南端,茂密樹林與山崖海岸隱蔽幽深,有一種遠離塵囂的感覺。

今天的拉柏多已不遙遠。從幽徑深處的叢林與海岸,延伸到大路與地鐵站旁邊,交通與步道四通八達。出了地鐵站就是紅樹林,步道可以連接港灣地鐵站,一路走到聖淘沙;另一邊可銜接南部山脊,登上花柏山頂。

拉柏多早已不是一般公園,它在2002年列為新加坡四個自然保護區之一,其他三個分別為中央集水區、雙溪布洛、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拉柏多是最小的一個,也最容易親近。走起來看點更集中,玩法更大眾化。可以扶老攜幼,在步道上小逛一圈,吹海風看夕陽;可以揮灑活力,花半天健行遠足,縱橫山脊海岸。

從拉柏多炮台,到拉柏多公園,到拉柏多自然保護區。周邊環境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拉柏多雖換了不同的身份,園區里還是那麼幽靜。古老的角落始終保持著同樣的姿態,屹立在歲月長河裡氣定神閒,仿佛絲毫都不受世事干擾。

戰火硝煙與清幽隱逸

所有的喧囂來到這裡彷佛都靜了下來。然而這清幽隱逸的角落,同時也是軍事上的險要之地。

1870年代的拉柏多覆蓋著茂密樹林,山崖下是大海,周邊是沼澤地,從陸地無法來到這個角落,只能從海路進出,形成天然屏障。正是這種與世隔絕的隱蔽天性,使它成為設置防衛設施的關鍵地點。

拉柏多又稱巴西班讓炮台(Fort Pasir Panjang),是英軍為保護新加坡水域建造的11個沿岸要塞之一。1878年完成的炮台設有兩尊大炮,與絕後島(聖淘沙)的西樂索炮台隔海相望,形成雙炮台的格局,坐守戰略位置,捍衛岌巴海港。

拉柏多這個名稱源自前方的拉柏多灣,以及船舶供應商的拉柏多別墅(Labrador Villa)。別墅建於1881年,與軍事要塞屬於同一時期。背山面海的優美景色,貌似安逸的宜居環境,隱隱透著警惕與戒備氛圍。

新加坡南岸的這片水域,從來都不平靜。元代商人汪大淵《島夷志略》中,關於龍牙門的描述,記有賊船的猖獗。新加坡首任駐紮官威廉法夸爾1819年登陸時,也發現海盜留下的成堆白骨,而面向著拉柏多的各個島嶼,正是海盜的藏身之處。

茂密叢林中掩藏著軍事炮台,卻又不影響平民百姓到此休閒玩樂的心情。園區里靠近拉柏多碼頭的位置有個解說牌子,告訴你此處原是巴西班讓海灘的一部分。長長的海灘是19世紀很受歡迎的度假勝地,建有不少私人別墅與海濱度假屋。直到1930年代末,為了預防敵軍由此登陸,海灘上設置了機關槍與鐵絲網,才停止休閒用途。

從1878年炮台的設立,到1942年英軍投降,拉柏多在不同的年代陸續擴建,加強防禦功能,出現了地道、彈藥庫、觀察台等等,也部署和更新了不同類型的槍炮。

二戰期間,雖然大炮都是面向大海,卻也可以調轉過來面向內陸,攻擊入侵的日軍。拉柏多炮台的兩尊大炮射程可達10英里,曾經擊沉過海面上的日軍彈藥船,也曾調轉180度,輔助巴西班讓戰役中努力奮戰的馬來軍團。新加坡淪陷前夕,英軍摧毀了炮台以防落入敵軍手中。拉柏多再次陷入沉寂,與濃密的熱帶植被同生共長。

歷史與自然並存

隆隆炮火漸漸成為歷史,戰爭的硝煙已成為前世記憶。拉柏多與西樂索原本地位相等,卸下了炮台任務,西樂索隨著聖淘沙的發展聲名遠播,拉柏多則回歸寧靜本質,養在深閨,隱身遺世角落。

改朝換代後的拉柏多,以歷史古蹟與自然公園的身份,繼續保存著原本的特色。相對於西樂索的粉飾一新、努力招攬遊客,拉柏多更加含蓄低調,沒有大張旗鼓,更大程度地展現出原始而真實的面貌。

小時候的學校出遊,探索歷史古蹟都流行到西樂索,誰也沒聽說過拉柏多。直到有能力自行出遊,到處尋幽探秘,才找上了當時的拉柏多公園。

當年最靠近的巴士車站在直落布蘭雅路,地標是路口的拉柏多熟食中心,在甘榜風情的馬來檔口補充了體力,頂著大太陽沿著細長的小路步步前進,越走越偏僻,終於柳暗花明,來到一座茂密樹林。蟬鳴蟲唧隔離了嘈雜交通,蔭涼綠意隔絕了灼熱陽光。穿行在草木叢生的步道,翻過樹林就是海,仿佛來到另一個世界。

新加坡沒有藏得最好的秘密,再怎麼遠離塵囂的秘境都會被發掘發展。進入本世紀,公園裡陸續翻新修復,設置了龍牙門、餐館、水療中心、精品酒店等,每個新元素都給你再次到訪的理由。尤其過去幾年來隨著地鐵站的開通,步道陸續完成,稱得上是最容易探索的自然保護區。

查看拉柏多自然保護區資料,2002年列為保護區時面積10公頃,今天再看國家公園局網站,最新面積已經是22公頃,擴大了一倍以上。

多出來的部分是在2012年完成的拉柏多自然與海岸徑,全長2.1公里的步道,連同沿途的紅樹林與沿海自然生態,都納入拉柏多範圍,形成散發歷史氣息的自然生態園區。

有了拉柏多地鐵站之後,利用公共運輸工具帶來更完整的體驗。A點進入,B點離開,跟著不同的路線,走到亞歷山大一帶通往南部山脊,或是到怡豐城吃喝休息,甚至繼程走到聖淘沙,不走回頭路,玩得更盡興。

從地鐵站步行到最南端的海角,同樣是1公里多的距離,但一路都是自然步道,走起來已不似當年路迢迢的枯燥漫長。

地鐵站外的柏萊雅溪紅樹小徑(Berlayer Creek),是最靠近地鐵站的紅樹林。從地鐵站直接進入自然保護區範圍,960米長的木棧道離地而起,走在原本無法踏足的紅樹林濕地上方,近距離觀賞紅樹林的多樣性生態。

步道來到柏萊雅溪盡頭是個交界處,可由此通往公園,或選擇在木棧道上繼續前行,進入武吉慈明港景徑(Bukit Chermin Boardwalk)。這一段步道330米,一邊是山,一邊是海。山坡上有一座黑白屋散發著老式風情,後面是充滿設計感的弧形公寓,前後呼應,訴說著過去與未來。一路走下去還有吉寶灣遊艇碼頭,濃濃海濱度假風情,仿佛身在國外。

山崖海岸與茂密樹林

拉柏多的核心部分是原本的山崖海岸一帶,從兩段小徑的交界處走下木棧道,沿著草地走向公園,岸邊不少家庭遊客野餐垂釣,也是園區里唯一摸得到海水的親水岸邊。往前再走還是長長海岸,深水區不宜嬉水,圍起欄杆。岸邊豎立著7.5米高的龍牙門複製品,重現已被炸毀的牙形巨石。複製品前方的Tanjong Berlayer海角是新加坡本島的最南端,在還沒有大橋連接到聖淘沙的年代,稱得上是亞洲大陸最南端的天涯海角。

海角如今屹立著1930年代設置的紅色燈塔,與對岸聖淘沙丹戎里茅海灘的綠色燈塔共同作為導航標記,引導前進新加坡海港的船隻。策略性位置指向岌巴海港的入口,岸邊保留了一座界碑,標識著眼前屬於海港的範圍。更顯著的是旁邊的機槍哨所,面向著大海,保護港口。

今天的海邊一片寧靜,機槍哨所與兒童遊樂設施和平共處,山崖峭壁下綠樹掩映,海面上停泊著點點貨船。沿著海岸走到盡頭是拉柏多碼頭,早期供煉油廠使用,後來納入公園版圖,開放給公眾賞景垂釣。碼頭向海面長長伸展,走到盡頭宛如人在大海中央。有如長頸怪獸的貨櫃吊車在眼前一字排開,貨輪上隱隱傳來機械運作聲響,充滿工業風的場景,也是平民老百姓與世界大港最近的距離。

從碼頭回望岸邊,小小山崖談不上雄偉,滿目的綠意卻召喚著遊人,野蠻肆意,煥發著勃勃生機。進入叢林另有一條步道,入口在龍牙門旁邊,兩邊的古老磚牆是巴西班讓炮台原本的結構,中間的大門已不留痕跡,直接進入就是蓊蓊鬱郁的樹林,緩緩的坡度一路通向制高點,豎立著拉柏多炮台的歷史標誌。林中的最大看點就是大炮,但原本的大炮已經被毀,眼前所見是相似的6英寸口徑大炮,從美芝路軍營挖掘出土,旁邊還豎立著幾個炮兵,模擬當年場景。

林間分成自然步道和槍炮步道,其實樹林不大,隨便亂走也不至於迷路。漫步林間享受森林浴,綠樹叢中不經意間邂逅各種戰爭遺蹟。爬滿青藤的斑駁碉堡,門戶深鎖,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蜿蜒小徑通往隱蔽地道,幽深陰沉,暗藏著什麼秘密?

林蔭遮蔽中一派原始面貌,仿佛時間在這裡停下了腳步。樹林裡野趣勃發,萬物滋長,翻過山頭的紛紛擾擾,卻始終也無法入侵到這片靜謐海角。天然地與世無爭,靜觀潮起潮落,天長地久。

文 / 攝影 :黃匡寧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64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