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會出現哪種復甦曲線目前仍言之過早,但全球供應鏈料趨向某種程度的自給自足,尤其是必要物品方面。區域內國家也預計會有更多合作。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昨天接受《海峽時報》網絡節目The Big Story訪問時,提到上述觀點。

王瑞傑(右)在《海峽時報》網絡節目上,接受該報副總編輯維克拉姆·康那(Vikram Khanna)訪問(海峽時報)
他說,新加坡目前面對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而這造成的影響甚至比全球金融危機或是亞洲金融危機更深遠。因此,經濟會出現U型、W型或L型等復甦曲線,誰也說不準。
「原因是需求和供應方面都面對嚴重的周期性衝擊,結構性變化也正加速進行。」
當中,橫跨多個領域的全球需求從沒同時如此大幅度地下滑,早因中美競爭而受影響的供應鏈也在改變。
王瑞傑說,現階段很難斷言全球供應鏈的走向,但預料會更趨向某種程度的自給自足,尤其是必要物品方面。區域內也會有更多合作。「要是有志同道合的夥伴,你將能創建更堅韌的結構。」
至於經濟何時會復甦,王瑞傑表示這主要取決於短期的供需復甦,以及各國如何應對顯著且加快的結構性改變。這包括科技創新、全球化概念,以及未來工作的形式。
他說:「冠病迫使世界各地的企業和經濟更重視『電子』二字,不論是電子商務、遠程辦公或是數碼經濟,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甚至是買東西的方式。這方面應該會更快發展。」
至於全球一體化的模式,王瑞傑說,除了講究效率和生產率,新模式也將注重公平和堅韌度。「它會如何進行,會有什麼效應,關鍵取決於多個國家的政治。一個全球化過程如果讓大部分人口覺得被忽略,生活沒有得到改善,這是行不通的。」
他也直言,全球供應鏈或出現分裂跡象。「至於是不是全面分裂,我不覺得會是如此,因各方須付出很大的代價。若你看我們和想法一致國家為保障物品供應所簽署的協議,這是重大全球勢力和志同道合國家可相互支持、交易和互惠互利的正面例子。」

新加坡日前首次從波蘭進口雞蛋,這是兩國加強雙邊經濟合作後的實質成果。(取自Facebook)
王瑞傑指出,能更從容應對變化的國家將是那些照顧人民福祉,且幫助他們做好準備迎接改變的國家。
他提到,機器人革命、全球化和數碼化若同時進行,將從根本改變勞動市場。不論是零售或餐飲業,服務經濟碰上數碼化,加上大家擔心人潮聚集的情況下,將出現一個經得起冠病的新模式。只要有對的技能,就能在數碼空間完成許多事項。
「因此,提升技和學習新技能將變得非常重要,我們將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同的世界……我有信心只要大家團結一致,我們不只能度過這個危機,也能變得更強更大。」
多接觸面工作料因冠病受重挫
今年失業人數或超過10萬人,首當其衝的將是受2019冠狀病毒影響的工作。王瑞傑指出,航空、旅遊或某些餐飲和零售領域將受影響。
「那些有較多接觸面的工作相信會因冠病受重挫。這些工作下來會如何?我想我們要開始慎重思考,因為全球旅遊不會就這樣復甦。對於歐洲一些國家的開放會如何改變疫情形勢,我拭目以待。我希望它能順利進行,因這是個非常大膽的試驗。」

今年新加坡失業人數或超過10萬人,首當其衝的將是航空、旅遊、餐飲等受疫情影響的工作。(檔案照)
王瑞傑指出,倘若順利,將對國際航空和旅遊更快復甦注入些許希望。「學習與冠病共存是個實際做法。我想病毒不會就這麼被消除。過程需要多久,我們不知道。反之,疫情形勢將塑造全球經濟的發展進程。」
他籲請企業重新思考生意模式,企業須應付的不僅是冠病帶來的衝擊,還有因為疫情而加速的結構性改變。
「如果不加速開拓新增長領域,很多生意將陷入困局,因此我們提供的援助著重在員工身上。……我們必須為改變做好準備,因為結構性的改變會來得比預想得快。」
王瑞傑也分享,病毒阻斷措施施行期間,他向自己最愛的娘惹餐館訂了餐點。領取食物時,餐館雖沒開門,業者卻表示近況還不錯讓他訝異。原來,對方很勤奮地在全島不同地方派發傳單,餐館坐落在武吉知馬,卻已開始送餐到樟宜一帶。「這凸顯了一點,不只在新加坡,全球也將出現顯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