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是不同尋常的一年。7月份的中國河南被淹成「水城」,水面與車頂齊平!緊跟著倫敦就突發洪災,覆蓋城市!北美之前遭遇了罕見的熱浪,局部地區溫度高達70℃!北極圈溫度飆升至48℃,寒冷的西伯利亞竟然燃起野火……


這一樁樁、一件件自然災害,不得不讓我們慶幸,自己生活的地方沒出現這些情況。我們還能像個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裡,假裝自己看不到這些危險,一如既往的生活……

但這種「平靜」的生活又能維持多久呢?!

氣溫上升1.5℃
濱海灣花園將會成「濱海」
最近,關注氣候組織Climate Central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研究機構,根據全球海拔和人口數據做出分析:如果繼續保持全球碳排放量,預計約200至2000年的時間內,全球平均海平面將上升8.9米。

也就是說海平面好比現在的三層樓,而在海平面上升6米的時候,新加坡沿海區域已經消失殆盡了。

若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上升3℃,那麼將有約50個城市面對海平面上升的威脅,甚至將有部分土地,或全部土地被淹沒。屆時會影響全球15%人口,大約10億人的生存。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亞洲。

根據Climate Central製作的模擬圖像顯示,即便氣溫只上升1.5℃,新加坡濱海灣花園的整個地區,以及濱海灣金沙的部分地區都可能會被淹沒。 更詳細資料可以登錄以下網站查詢 https://www.climatecentral.org/news/picturing-our-future

濱海灣花園
海平面上升
新加坡恐被淹沒
今年8月份,聯合國轄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第六次評估報告(AR6)的第一部分,就在警告我們:海平面持續上升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並指出即便全球平均氣溫上升1.5℃,海平面仍會至少上升約2~3米。而研究顯示,海平面每上升一米,就可能迫使全球1.45億人口遷徙。

雖然新加坡大多數的國土處於新加坡海平面15米以上,但仍有30%左右的國土是處于海平面5米以內。海平面上漲,對新加坡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說過,「海平面只要上升一兩米,你就會發現我們要失去多少土地,武吉知馬山其實也不算太高。」

新加坡氣候專家班雅明·霍頓教授也表示, 「新加坡是四面環海的低洼島嶼,一旦海面上升,島國近三分之一的地區可能淹水,若島國淹沒,人們將無法逃往高處。」

如果海平面上升一米,新加坡外圍,尤其是圍海造田那些地方,幾乎都要被淹沒!這可真的是太危險了!

填海造田
為防止海平面上升淹沒
10年前新加坡就開始做準備
為了預防海平面上升淹沒新加坡,政府很早就開始做出努力。從2011年開始,新加坡的填海造陸工程就把最低平台高度提高到海平面4米以上。而一些關鍵性的設施,大士港和樟宜機場5號航站樓,平台高度最低超過海平面5米。不只是如此,新加坡還在70%以上的沿海地區安排了海岸保護措施以管理海岸侵蝕的風險。

大士港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以身作則,主動減少碳含量的排放。大量使用天然氣作為電量來源,鼓勵民眾使用清潔能源汽車……
並大力發展相關科技,現階段由新加坡政府引導的,在低碳技術方面積極研究和開發的前沿科技領域有:水上浮動太陽光板應用、氫氣進口和下游應用研究和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研究和應用等等。

水上浮動太陽光板
11月份的COP26氣候大會
將討論全球氣候和減排的問題
即將於今年11月,在格拉斯哥的蘇格蘭活動校區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締約方大會第二十六次會議,COP26),被認為是控制氣候緊急情況的「世界上最好的、最後的機會」。

COP26,即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氣候會議。自 1995 年以來,聯合國每年都會舉行一次峰會,將地球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代表聚集在一起,討論氣候目標和減排的進展。

Climate Central的研究還強調,為了確保溫度變化「遠低於」聯合國簽署國在2015年《巴黎協定》中商定的2℃。全球各個國家應大幅減少碳排放,爭取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減少為現在的一半。

簽署2015《巴黎協定》
國家在努力,我們個人也要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減少使用塑料製品,垃圾分類處理,節約用水……我們要做的還很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