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上了第三次的心理急救課,也是這期特別的學員的最後一堂課。之所以說她們特別,是因為由於年長,當中超過半數的人教育程度有限,對中文能聽能讀,但是不能寫,所以有些練習需要調整到她們能夠理解的程度。
其中一個練習是「識別弱勢人群」的練習,這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個練習。其中一個角色是一名被家暴,並且被丈夫限制了外出和經濟的婦女。有趣的是,拿到這個角色的學員給這個在我看來明顯的弱勢角色打出了15分的高分(滿分是19分,分數越高意味著越不弱勢),而她給出的理由是,如果自己是這個人,一定會靠自己的力量擺脫一切。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就變成了普及家暴和虐待的時間。
常見的虐待有四種:
肢體虐待,這也是最容易被別人發現的一種虐待形式;
情感及語言虐待,這種形式比較隱蔽,但其帶來的傷害並不亞於肢體虐待;
性虐待,由於敏感詞的關係,具體可以見截圖中聯合國網站對於這個詞條的解釋。
以及經濟虐待,具體呈現方式同樣見截圖。
施虐者往往會採用不止一種的虐待方式來體現自己的控制。以我曾經遇到過的一位病人為例,她的丈夫在實施肢體虐待受到警方的警告後,轉而採取更加隱蔽的語言、情感和經濟虐待,比如說羞辱和貶低受害人,在家裡摔東西等等;不顧受害者的身體狀況,強迫受害人天天為自己煮飯;控制家裡的開銷,因為受害人暫時失去了工作能力。
根據新加坡AWARE(婦女行動與研究協會中心)的報告,在新加坡,每10名女性就有1名一生中遭遇到來自於男性的肢體暴力,其中60%的受害者會遭到反覆的傷害。
近年來,在新加坡也有更多人就家暴事件報警,2021年達到了5190起。
其實新加坡對於家暴還是蠻重視的,我的一個朋友,因為跟太太就教育孩子的問題發生分歧,結果太太報警說他家暴(據我所知沒有發生肢體接觸,只不過當太太的並沒料到警方出警這麼快,這麼重視),當晚就被抓去關了警局,之後過了幾個月才銷案。
回到一開始的練習。雖說並非每一個家暴受害者都是肉眼可見的弱勢人群(比如說肢體健全,可能也有工作能力),但由於一些虐待形式的隱蔽性,TA們很可能仍然處於弱勢地位。我們不能僅憑自己的過往經驗就將其排除在弱勢群體之外,忘記了給予TA們額外的關注。
這是一篇有些沉重的Po文,如果你或是身邊正有人受到家暴的困擾,請不要視若無睹,向有關專業機構求助,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
最後附上新加坡的官方求助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