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溫不斷上升,東南亞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高溫挑戰。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楊潞齡醫學院耐熱和性能中心成為東南亞區域應對高溫健康危機的關鍵樞紐,積極推動研究與合作,為社區構建更高的耐熱能力。本文將為您解讀最新動態與核心研究領域。
全球首個東南亞耐熱
健康論壇在新加坡召開
2025年1月7日至10日,首屆全球高溫健康信息網絡Global Heat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GHHIN)東南亞高溫健康論壇在新加坡召開。

新加坡管理大學城市氣候學教授 Winston Chow
來源:The Straitstimes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世界氣象組織和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的專家,以及政策制定者、醫療專業人士和氣象科學家首次聚集一堂,共同探討如何應對高溫帶來的健康危機。
楊潞齡醫學院耐熱和性能中心李傑森副教授表示:「高溫是一種無聲的殺手,每一次熱死亡都可以預防。必須從源頭採取措施,制定針對特定人群的解決方案。」

Jason Lee 副教授在全球高溫健康信息網絡東南亞高溫健康論壇上概述了該中心的優先事項
來源:The Straitstimes
NUS耐熱研究中心的使命與目標
2023年12月,NUS的耐熱和性能中心被指定為東南亞區域樞紐,這是全球首批區域中心之一,主要致力於以下目標:
高溫影響研究:重點關注工作場所、室內熱環境、城市熱島效應,以及氣溫上升對兒童健康和生育能力的影響。

城市熱島效應示意圖
解決方案開發:研究降溫中心的設計、預警系統的建立以及耐熱建築的開發。
政策支持:幫助政府和社區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為高溫高濕環境下的弱勢群體提供支持。
高溫危機的多層次挑戰
1. 高溫健康風險加劇
易感人群:老年人、幼兒和長期暴露在高溫下的戶外工作者。
生理壓力:濕度高導致汗液蒸發受阻,加劇中暑和熱衰竭風險。
2. 快速城市化的雙重影響
城市熱島效應使城市溫度遠高於農村地區,尤其在非正式住房區缺乏降溫設施。
非正規住房中的低收入家庭常無法使用空調,加劇了健康風險。
3. 社區耐熱能力薄弱
對高溫的適應性不足導致應對措施滯後。
現有公共設施難以滿足急劇增長的耐熱需求。
解決方案與未來方向
1. 建立社區降溫中心
降溫中心可為高溫期提供安全的庇護場所,配備空調、飲用水和水霧設備,特別是為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提供支持。
2. 推動耐熱建築設計
優化城市布局,增加風流通道,提升通風效果;在建築中融入降溫功能,提高抗熱能力。
3. 加強公共宣傳與社區支持
通過社區網絡關注弱勢群體,如老年人和行動不便者;組織教育活動提高高溫健康意識。
4. 政策制定者的關鍵角色
制定適合各類工種的高溫工作安全措施,關注工人生產力和安全;推動研究成果落地,優化應對機制。
東南亞地區的高溫展望
與NUS的未來貢獻
NUS耐熱和性能中心將繼續推動跨學科合作,研究如何有效解決高溫問題,不僅提升社區的耐熱能力,還將解決與高溫相關的更深層次問題,如營養不良、健康資源不平等等。
NUS學生作為未來的領導者,可以通過參與相關研究、政策制定和社區服務,助力應對東南亞乃至全球的高溫危機。
正如新加坡可持續發展與環境部許寶琨(Koh Poh Koon)所言:「應對高溫健康挑戰是我們的集體責任。」

新加坡可持續發展與環境部許寶琨
來源:8world
結語
面對氣溫上升帶來的多重挑戰,NUS以其強大的科研實力與社會責任感走在前沿。
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關注氣候變化與高溫健康的議題,一同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