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循財總理8月18日在國慶群眾大會上宣布,政府將調整教育政策,讓華文成績優異的學生升上中學後,都有機會修讀高級華文。
他登高一呼,說我們培養精英,也要培養「精華」。
黃總理態度誠懇,關心華文學習的社會人士、家長為之精神一振,這一個多月來,各方的熱烈反應還在加熱中,政策的調整也逐漸明朗化。
教育部長陳振聲上星期六(9月14日)為第13屆母語學習論壇主持開幕時宣布,從各階段幫助學生學習母語的計劃細節。

教育部長陳振聲9月14日在第13屆母語學習論壇上宣布,教育部將增加半小時母語學習試點計劃,逐步推廣到更多的教育部幼兒園。(聯合早報)
從2026年起,學生升上中學時可憑華文的優異成績選修高級華文,不會因小學離校考試的整體成績不達標而錯失機會。
學生在小六會考華文科考獲AL1或AL2,即達到至少85分;或在高級華文科考獲特優或優異,就可在中學修讀高級華文。這項調整也針對其他母語科,首屆獲益的學生是今年的小五生。
這項調整肯定了母語對各種族新加坡人的重要性,也顯示第四代領導人對推行雙語教育的決心和立場。
今後有「精華」天賦和興趣的學生,不再因為英文、數學的成績較弱而失去提高華文水平的機會,而扼殺了他們的華文天分。
陳振聲說,最近有不少關於我國雙語水平的討論,有些國人擔心本地社會漸漸走向單語化,也有人覺得單靠英語就足夠了;英語是促進我國各族群之間交流的共同語言,也是全球共通的商用語。掌握英語固然必要,但單靠英語對我國社會是不足的。

(聯合早報)
他這一番話中,最令人感到吃驚的是「也有人覺得單靠英語就足夠了」。
在二三十年前,如果有人抱著「英語就夠」的態度,抗拒雙語教育,還不足為奇,但時至今日,華文重要性隨著中國經濟、科技和太空探索的發達而提升的時代背景下,仍有人對只懂英文英語抱著優越感,甚至把這種優越感傳給下一代,也許是個別現象,但還是值得關注。
培養學生從小學習華文的習慣,閱讀華文是關鍵。
從明年起小學將推出「和書一起飛」閱讀計劃(MTL SOAR),每周利用30分鐘的母語課讓學生進行閱讀活動。學校先從小一和小二生開始,到了2029年擴大至所有年級,教師將使用分級讀物等資源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家長也可利用國家圖書館管理局的建議書單,在家陪孩子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加強華文學習的整體環境,家長的支持是少不了。

傳統華族節日中秋節是讓新加坡年輕人接觸華族文化、愛上華族文化的好機會。(聯合早報)
華文教研中心近日公布一份2021年的研究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學生閱讀華文讀物的時間普遍不足。
在華文課和作業要求的閱讀內容之外,46.4%的小四學生和53.8%的中二學生,每周閱讀華文書籍的時間不足一小時;每周閱讀華文課外讀物時間超過兩小時的小四學生不到兩成,中二學生則不到一成。
這項調查結果印證了一般的社會現象,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多花點時間閱讀華文,便緊張兮兮起來,擔心孩子因此而分薄了閱讀英文書的時間。
這項調查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今日學生少閱讀課外書,書局的經營慘澹,單靠賣書,生意很難做。
本地老字號英文書局,有46年歷史的時代書局(Times Bookstores)將於這個星期天(9月22日)走入歷史,關閉本地最後一家店面。
今年2月,時代書局關閉了烏節路獅城大廈和榜鵝水濱坊的兩家分店,只剩下荷蘭路芝里達購物中心的最後一個零售店面。
書局難以為繼是華文書局和英文書局的共同命運,若不要讓別人譏笑新加坡學生只會考試,不會讀書,那麼,重振讀書風氣是當務之急,這不能單靠政府,家長以身作則,自己先多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