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循財曾透露,他從小學習華文華語面對很大挑戰。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將在5月15日接任,成為新加坡第四任總理。《聯合早報》指出,黃循財深諳有效溝通之道,近年來在華語方面明顯下了工夫,擴大與公眾的接觸面。
據報導,黃循財曾透露,由於父母不懂華語,在家中用英語和馬來語交談,他從小學習華文華語面對很大挑戰。
公眾對他講華語的印象,普遍從他擔任國家發展部長開始。房屋課題與人民息息相關,他在講解房屋課題時嘗試以華語發言,確保不諳英語的長者也能接收到信息。
黃循財出席《聯合早報》於2019年舉辦的「善用組屋,安穩退休」講解會,全程以華語同讀者交流,回答有關組屋的各類提問。他在現場侃侃而談,表現並不拘謹,贏得不少人讚賞。
他隔年聯合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在記者會上儘可能以華語傳達有關冠病疫情的重大宣布和政策目標。
林邦區居民黃偉盛(25歲、大學生)親身感受黃循財的華語進步了。他起初在社區當志工時,黃循財的華語說得並不是很好。「但他的華語現在很流利,對於和居民溝通有很大幫助,因為一些較年長居民只說華語,或以華語交流感覺比較自在。這是很大的改變,非常令人欽佩。」
●培養出個人溝通風格
除了善用華語與受眾溝通,據專家學者觀察,接棒在即的黃循財,其實已培養出自己的溝通風格。
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說,黃循財自2011年踏足政壇以來,溝通風格便持續變化,在與不同階層和利益相關者,尤其是新加坡人溝通時,越發自信,技巧也日趨嫻熟。
●善用社媒拓寬觸角
另外,新加坡國立大學傳播與新媒體系的張瑋玉教授說,黃循財的社交媒體覆蓋面廣,確保將觸角伸向各年齡層和族群。
張瑋玉提到,2021年8月16日,黃循財在貼文中回憶剛逝世的父親。「公眾開始認識和感受到黃循財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個性和共性。要在繁瑣重複的政治活動中展現『自己』是不容易的,而他的社媒內容隨著時間推進,逐漸加重了個性化內容的比重。」
張瑋玉指出,人們從這些貼文中認識到黃循財立體多面、有笑有淚的形象,但若要把這種親切感發展為一種長期的信任,前提是黃循財得在社交媒體上保持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