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每個人都這麼想過……
如果在某些「緊急」時候
能夠待在家裡遠程上班該多好啊……

其實對於工作態度勤懇認真的人來說
在家辦公未必就是在偷懶
每個人總會有緊急情況
比如需要照顧孩子的母親
又或者因為生病的確不便出門
……
於是新加坡最近做了個調查
本地職員們對於工作現狀是否滿意?
對自己公司感到滿意的原因又是什麼?

而令人驚訝的是
高薪資並非是所有員工願意留任的最大因素
公司安排的彈性工作
才是讓員工們最開心的上班原因……
而且新加坡人力資源部長
還特別支持新加坡公司多多安排這種靈活工作……


Qualtrics於2019年1月16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近一半的新加坡受訪者對目前的工作感到滿意。
根據數據收集平台Qualtrics對來自新加坡的500多名職員的一項調查研究,在新加坡員工中,工資並不是他們對目前工作滿意度的最大驅動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本地員工對工作滿意度的主要驅動因素是對公司高層領導團隊的信心,以及公司在解決與工作相關的問題方面對員工的幫助。

與其他國家相比,新加坡職員對工作現狀滿意的獨特因素是,接受充分的培訓以有效地執行其工作,這也是提高工作滿意度、增加工作意願和提高工作人員保留率的一個關鍵因素。
報告稱,這表明當僱主願意為員工技能投資時,員工會很感激。

生活工作雙平衡,提高員工忠誠度
研究發現,工作忠誠度與工作生活是否平衡有關。那些對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感到滿意的員工,表明更有可能他們會留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
這些結果是一項針對全球6000多名參與者的大型調查的一部分,調查對象包括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國家。這項調查以多項選擇的形式進行,參與者可從「總是」、「從不」或「非常滿意」、「非常不滿意」等五個選項中進行選擇。
該報告於本周三(1月16日)發布,旨在提供新加坡工作人口日常生活體驗的詳細信息,以及工作與生活平衡、工作滿意度、工作積極性、員工流失率和保留率等關鍵敬業度指標在不同工作人群中的差異。
MOM報告說,工作安排的靈活性對員工的滿意度有最大的影響,證實了Qualtrics報告的結論。

根據人力資源部(MOM)周三發布的最新就業情況報告,越來越多的僱主會給員工們提供正式的彈性工作安排。
2018年,大部分公司都開始至少提供以下其中一種靈活性安排,如兼職、彈性工作或遠程工作。有72%的員工供職於此類公司,高於2017年的70%。
更多職員可以選擇靈活性工作安排

人力資源部長Zaqy Mohamad說,由於新一代年輕職員更看重靈活性,所以公司提供這些時間安排是有意義的。
根據人力資源(MOM)於本周三(1月16日)發布的最新《就業條件報告》(Conditions of Employment Report),如今已經有更多企業開始推出這項「至少提供一種靈活性工作安排」:
這一比例從2017年的81%升至去年的87%,同時提供「至少兩種彈性工作安排」的公司所占比例也從2017年的16.8%升至去年的22.7%。
公司贊同正式靈活工作安排的員工比例繼續上升,僱主也在提供更多類型的安排。
人力資源部長Zaqy Mohamad在周三分享調查結果的會議表示:
「
由於新一代年輕職員更看重靈活性,所以公司提供這些時間安排是有意義的,員工更有可能願意留在這些公司。
同樣的,如果公司給員工提供了靈活的工作安排,員工會認為他們受到公司重視,表明公司願意考慮並關心員工除工作之外的個人生活。
這一舉動更關乎信任,會大大提高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並願意為公司努力。員工會認為公司是信任認可他們的:『即使我不在辦公桌前,公司也相信我能夠把工作做好』。
」
MOM報告指出,公司設定的各種待遇中,靈活安排彈性工作時間對員工留任的影響最大。

這份兩年一次的報告涵蓋了大約130萬名員工和3700家公司。報告說,年假福利的增加和每周工作天數的減少導致了辭職率的第二大降幅。
與2016年之前的調查相比,去年提供帶薪婚假和探親假的企業比例較大,而提供帶薪學習或考試假和探親假的企業比例較小。

Zaqy Mohamad還參加了新加坡人力資源學院(Singapore Human Resources Institute)在濱海大道一號舉行的「Outlook」活動,與約200名人力資源專業人士和商界領袖進行了對話。
他們討論的議題包括保持對外國人才的開放以及留住年輕員工。
Zaqy Mohamad表示,跳槽是經濟表現良好的一個標誌,與其他一些國家的高年輕人失業率相比,這是一件好事。
他告訴公司僱主們:「年輕人現在有了更多的選擇,你們不僅要與行業內的競爭對手爭奪人力資源,還要與其他利益競爭。」
Zaqy Mohamad說:
「對於理工學院和技術教育學院的畢業生來說,一些零工經濟工作的工資實際上比入門級工作要高。」

在會議中,有嘉賓提出關注隨著員工年齡的增長,醫療福利的成本會上升。
Zaqy Mohamad表示,移動醫療福利和對政府提供的全國醫療保險計劃的更大依賴,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企業可能不需要為員工提供那麼多的醫療保險。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健保生命』計劃和即將推出的『護老生命』計劃越來越有信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有一些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