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為了幸福老齡化,建設新式公共住房
年輕人生活壓力大,
與老年人的交流和陪伴越來越少,
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嚴重,
老年人的生活品質需要認真解決。
新加坡衛生部官員10月22日說,
新加坡政府近幾年投入巨資,
進行了一系列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嘗試,
包括建設同時附帶養老和幼托設施的公共住房。

新加坡衛生部老齡化課題策劃司代司長蘇欣怡說,
新加坡嘗試在一些公共住房組屋項目規劃中加入幼托和養老設施,
以鼓勵跨代交流,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
今年7月,海軍部附近一座以這一理念為特色的組屋已開始運營,
其特色是儘可能讓同一家庭的老人和年輕人居住在同一社區。
在一樓設有休閒空間,
有利於老人出來活動,與年青一代互動。

這一項目贏得新加坡領導層的讚許,也獲得建築大獎。
但由於投入使用時間短,其最終效果仍待評估。
蘇欣怡說,新加坡人口正快速老齡化,
預計到2030年,新加坡老齡人口將超過90萬,
約占新加坡人口的四分之一。
為應對日益突出的老齡化挑戰,
新加坡政府提出一項幸福老齡化計劃,
從2015年開始5年內投入30億新元,
推行一個包含70項措施、覆蓋12個方面的行動計劃。
這一計劃從個人、社區和國家層面採取諸多措施,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

鼓勵並幫助老年人保持活躍,
提高老齡人士的工作能力,
鼓勵終身學習,鼓勵年長者參與義工活動,
提高他們的保健意識,促進健康生活。
努力推行建立能讓人們相互照顧的社區網絡,
避免年長者與社會隔絕,為弱勢年長者提供法律保障。
例如,建設一些有利於失智症患者生活的社區。
目前,新加坡有6個「失智友善社區」照顧失智症患者。
新加坡致力於為老齡人士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和養護服務,

發展有利於老齡人士居住的住房,
把交通和公園等公共設施變得更加方便老人使用,
並投入資源加強老齡化課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