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國都被稱為「世界工廠」。無論是智慧型手機,還是各類小裝置、日用品,隨處可見「中國製造」的標籤。其實,中國不僅因製造商品聞名於世,就連製造億萬富豪也堪稱問鼎全球。
三年前,中國超過美國一舉成為全球億萬富豪人數最多的國家,而且這一差距還在不斷擴大。今年2月公布的《2018年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來自中國的億萬富豪共819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0位),而美國僅有571位。教授簡介

柯濱 | Ke Bin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亞洲會計研究中心主任
會計系教務長講席教授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博士
研究領域:金融報告和披露、企業治理和投資人保護、內部交易、機構投資人和金融分析、國有企業、社交媒體和大數據
在西方國家,超級富豪群體往往是那些家族信託基金的繼承人,以及傳統貴族階層,他們的財富甚至可以追溯到好幾代以前。而在中國,幾乎所有的超級富豪都是依靠白手起家。
我們偶爾會看到,超級富豪通過豪車、豪宅、私人飛機、豪華派對來炫耀自己似乎用之不盡的財富。但實際上,人數不斷增長的富豪群體中,許多人都面臨著一個令人驚訝的問題。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我們發現,融資難是導致億萬富豪走向失敗的首要因素之一。
能保住富豪榜排名地位的僅占三成
為了研究中國億萬富豪們的「存續能力」,我們與兩位來自中國高校的學者合作,對「胡潤百富榜」和「福布斯富豪榜」這兩項針對中國超級富豪群體的年度排名做了深入調研。
中國富豪榜的顯著特點是,上榜富豪排名表現出了極高的波動性。與其他經濟體的類似排名相比,中國富豪每年排名的上漲和跌幅比例要高得多。
事實上,儘管近年來中國億萬富豪的數量激增,但我們對年度富豪榜的調查顯示,在上榜的億萬富翁中,只有約三分之一(35.4%)的人能保住富豪榜的位置,此外,跌落榜單的富豪很少有人能夠重新登榜。
我們雖然無需為落榜的富豪感到憂傷,但其中蘊含的重要啟示,卻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
福布斯中國富豪榜2018前10名(數據來源:福布斯中國)
與很多國家的富豪類似,這些在中國白手起家且獲得過億身家的企業家,同樣為本國的經濟增長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在拓展商業版圖的同時,也為市場帶來了創新。
與此同時,更多富豪的失敗也造成了經濟領域的不確定與動盪。這會造成大範圍的消極影響,很可能波及員工、供應商、當地社區乃至整體經濟。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中國億萬富豪的頻繁更迭?具體來說,為什麼其中許多人最終都走向了失敗?
政府關係左右富豪的存續能力
研究中,我們考察了多項指標,這些因素會影響到富豪的存續時間,其中包括財產權的監管機制、是否能夠獲取融資、政府關係和社交網絡、以及個人特質(包括性別和教育背景)。
我們的研究只關注那些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們,因此那些從父母那裡繼承財富的「富二代」,或者那些從國企私有化中積累資本的富豪,並不在我們的研究範圍內。
我們發現,社會關係對於億萬富豪的存續沒有顯著的影響。那麼,對於有著根深蒂固的「關係」文化的中國來說,這一發現令人意外——一直以來,在中國做生意,大家都非常看重關係。
個人層面上,我們發現擁有MBA學歷的億萬富豪走向失敗的可能性較低。年長的男性億萬富豪也是如此。但是,目前尚無證據能夠證明大學本科和EMBA教育會對財富存續產生決定性影響。
我們發現最能影響財富存續能力的因素是:是否能夠獲取融資以及政治關係。


胡潤百富榜2018前10名(數據來源:胡潤百富)
中小企業時常面對融資難的問題不足為奇,但在人們的印象中,億萬家產的企業家應該不會遭遇相同的困擾。
我們的研究發現,政府關係往往是一把雙刃劍,極大程度上左右了億萬富豪們的存續能力。與有影響力的政府官員建立聯繫,往往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例如有助於企業獲得政府合同,或是有助於企業免受政府的干預。
然而,這些政治關係一旦喪失,也可能會成為導致億萬富豪走向失敗的關鍵。例如,政府官員的垮台往往會牽連出與他有關係的企業家們。
許多關於企業的研究,都傾向於強調政府對財產權和合同的強力監管和保護,並認為這是企業長期成功的重要決定因素。財產權的相關課題包括監管的透明和公平、政府腐敗和商業干預等,而對合同的保護則涉及到司法公正和商業權利、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
這些問題雖然可能會影響到小企業,但尚無證據表明財產權或合約制度能夠影響中國億萬富豪們的存續能力。
我們的研究揭示了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之下所暗含的波動性,以及它如何影響到那些經濟地位較高的個體。

總體研究表明,對於中國的超級富豪們來說,對其存續能力的最大威脅可能是嚴重的融資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這要歸因於中國大多數國有銀行收緊了信貸,並對資金用途嚴加限制,迫使私營企業不得不面對日益嚴峻的融資環境。
如果政策制定者希望看到億萬級企業的持續增長,那麼,減少對私企融資區別對待的政策,可能比增強財產權和合同執行的政策來得更加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