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本地公路上的車輛數量首次突破百萬輛大關,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關注。儘管過去七年汽車常年增長率為零,但政府提前將擁車證回流市場的舉措,使得公路上的車輛總數出現了顯著變化。

圖源:FACEBOOK
車輛總數首破百萬私車增幅最大
根據陸路交通管理局網站的數據,去年7月,公路上的車輛總數首次超過百萬輛,截至 12 月底,車輛總數達到 100 萬 7094 輛,相比 2023 年底增加了 1 萬零 362 輛,增長率為 1.04%。在各類車輛中,私召車的增幅最為明顯,電單車和巴士也有一定增長。
其中,私召車數量增加了 8629 輛,增長率達 10.55%,總數達到 9 萬零 383 輛,首次突破 9 萬輛,這一數字包括 5 萬 9371 輛提供專車載送服務的私召車以及 3 萬 1012 輛租來自駕的共享汽車等。
然而,其餘類別的車輛數量卻呈現出下降趨勢。汽車和商旅車數量減少了 2058 輛,降至 56 萬 9956 輛;德士數量進一步下跌 503 輛,降至 1 萬 3117 輛;貨車及其他車輛略減 46 輛,降至 16 萬 7057 輛。

圖源:檔案圖庫
自 2018 年 2 月起,汽車和電單車每年可允許的增長率被削減為零,車輛增長主要依據殺車率來填補替代需求;而貨車和巴士組(C 組)的年增長率則維持在 0.25%,這一政策將持續至 2028 年 1 月 31 日。
對於車輛總數持續增加的情況,陸交局回應稱,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從未來供應高峰提前撥出擁車證回流市場、擁車證供應的波動(尤其是從高峰期至低谷期)、C 組車輛維持增長率以及豁免擁車證的車輛增加。豁免擁車證的車輛涵蓋校車、救護車等應急車輛、外交車輛和部分老爺車。
官方解答車輛總數為何增加
為了緩和擁車證成價,陸交局去年為中小型汽車組(A 組)和大型及豪華車組(B 組)提前撥出了超過 9000 張擁車證回流市場,並且在未來幾年還會額外注入多達 2 萬張擁車證,約占車輛總數的 2%。新加坡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黎華德表示,這些舉措都會導致車輛數量在近年出現增長。
他還提到,車輛總數每年的波動是正常現象,這是由於擁車證回流市場與人們實際購買和註冊新車之間存在時間差,以及每個季度的擁車證配額是根據過去四個季度報銷車輛的滾動平均數來計算,但長期來看,車輛數量不會因此發生實質性改變。
對於私召車的增長,百勝汽車集團主席梁南興認為,私召車租車需求強勁,租車業者願意以更高的價格競標擁車證,而私家車買主則不願支付這樣的高價。他指出,私召車需求一直支撐著擁車證價位,即便政府增加配額,仍可能供不應求,因此必須採取降溫措施。

圖源:檔案圖庫
雖然 A 組和 B 組擁車證成價在去年有所緩和,但仍維持在較高水平。兩組成價在開年大跌後回升,去年 10 月分別上漲至 10 萬 3799 元和 11 萬 6002 元。從事汽車業超過 20 年的顧問史貴能指出,購車需要支付至少 30% 的首期付款,考慮到擁車證成價的漲幅,一些想避免支付大量現金的人可能會選擇租私召車。此外,召車服務乘客的增加以及私召車相比德士更加靈活的特點,也進一步提高了私召車的需求。
儘管政府曾解釋私召車並非推高擁車證成價的主要因素,去年首 10 個月出租私召車的汽車租賃公司僅標得 A 組和 B 組 10% 的擁車證,但成價仍高於 2022 年,當時這些公司成功標到 26% 的擁車證。
不過,史貴能指出,一些私召車公司會利用個別司機的信息競標擁車證,並且可以將成價轉嫁給租車者,所以能夠以更高的價格競標,即使部分車子因租金太高而閒置。他認為,隨著當局設法縮小擁車證供應高峰和低谷之間的差距,未來擁車證高峰期流入市場的配額會受到限制。如果需求方面得不到有效控制,即便供應增加,擁車證成價仍將維持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