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覺得自己很會精打細算,甚至自封是個「好康」王?
你是不是總能在各大購物平台上搶到各種買滿100元減8元的「優惠券」、搶購各種高檔品牌盲盒、「買一送一」的物品,為了免運費而湊足買滿50元,乃至會調鬧鐘在凌晨12點起床買「限時特價」(flash deals)物品?
無論是名牌護膚化妝用品、還是廚房「小能手」好物,你家裡擺滿了各種你認為無法抗拒的便宜貨。但問題是:
你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你真的省下了不少錢嗎?還是花了更多錢?
如果以上都是你的寫照,很遺憾地告訴你,你就是名副其實的「Spaver」。
「Spaver」一詞是英文字 Spend(花錢)和 Save(省錢)兩個單字組成的新詞,是一個矛盾綜合體。
「Spaver」指的是為了省錢而花更多錢的人,這也是一般人最常犯的低級錯誤。
其實「Spaving」是一種心理陷阱,容易被行銷手段所影響。
當我們看到特價商品或打折活動時,我們往往會腎上腺素飆升而感到興奮,被快速降價的物品所吸引,進而購買自己並不需要或並非真心喜歡的東西。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誤以為自己很精明在省錢,但實際上只是花得更多。
一旦興奮消退,你就會感到後悔,家裡又多了一件堆積灰塵的東西。
「Spaving」看似傷害不大,但這些小而頻繁的消費會積少成多,影響你的財務健康。小心「Spaving」讓你越來越窮!
如何防止自己掉入「Spaving」的陷阱?
1. 取消所有優惠活動的提醒

網購平台會給你發成千上萬個引誘你買東西的「提醒」信息。(紅螞蟻截圖)
首先,要學會遠離那些誘人的購物場所,例如商場、網購平台和網站等。當我們身處在這些地方時,更容易受到促銷活動的影響,陷入「Spaving」的陷阱。
因此,見到某個商店正在進行優惠活動就要視而不見、取消所有通知你優惠活動的email,特別是你最喜歡的購物應用程式的推送通知,眼不見為凈,沒有這些持續的促銷和折扣提醒和時刻「轟炸」,會降低你購買的機會和衝動。
2、給自己設定一個冷靜期
當你想購買一件打折或目前並不需要的物品時,給自己一個冷靜的時間,不要即時下單,而是給自己至少一天的時間去考慮和反思。
紅螞蟻親測這個方法,真的很管用。我通常會把想買的東西添加到購物車裡,很多時候都直接忘了,幾天都沒回去查看,證明自己並不需要或沒有很喜歡。
有時會回去查看,然後就會發現有些東西真的有需要,就刪掉一兩件商品,避免了不少不必要的消費。
3. 刪除存儲的付款信息
刪除在線購物網站和應用程式中存儲的付款信息,讓自己很難快速下單購買。
當你拿出信用卡再輸入資料時,可能購物的衝動已經煙消雲散了,這個過程能幫助你避免不必要的購買。
還有另一個好處是,不在購物平台上存儲你的付款信息,也不太會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或被人盜取信用卡信息。
4、 寫一份購物清單
在買東西前,先寫下你真正需要的物品清單。這樣做有助於你保持目標明確,避免被琳琅滿目的商品分散注意力。
當你遇到特價商品時,立刻檢查這份清單,如果該商品不在清單上,問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件東西,如果不是現在需要的東西,就不要試圖說服自己說以後會用到的。
記住只專注於購買清單上的物品,這樣你就能避免不必要的花費。
譬如在過去的六個月里,你沒有用到蔬菜刨絲切片器,就代表你可能永遠都不需要。
5、快速計算機會成本

網購平台淘寶網站。(聯合早報)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決策過程中面臨多項選擇時,當中價值最高的選擇有可能會被放棄,又稱為替代性成本。
這也就是俗話說的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簡單來說,機會成本就是被犧牲掉的代價。
在結帳時無法使用「免運費」 優惠券,但是多買5元的東西就能使用了?於是你就會產生「為了免運費趕快找點東西來買,不然就虧了」的想法。
你以為自己可以從這些創始人都住在優質洋房的電商平台上「賺到」?
你可曾算過自己到底省了多少錢?
沒錯,你可能只節省了1元99分的運費,但你已經多花了5元買了不必要的東西。那是3元的凈損失!買東西的時候千萬別用「女生計算法」。
祝福蟻粉們都可以早日脫離「Spaving」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