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
(新加坡訊) 受訪政治分析員認為,地緣政治環境日益惡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5月中旬交棒,很可能是為了讓新總理和他的團隊在新加坡下屆全國大選前,儘可能有夠長的跑道,並在全球局勢變得更不穩定前,爭取到人民全新的委託。
李顯龍周一(4月15日)宣布在5月15日交棒,受訪分析員對此大都不感意外,因為李顯龍在去年11月的人民行動黨大會上已表明有意在今年卸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社會凝聚力研究資深研究員梁振雄認為,隨著區域衝突和不確定因素湧現,新加坡面對的問題,不論是經濟或安全課題,都需要長期策略,並諮詢民眾和相關利益者。
他分析,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與第四代團隊在5月中接棒因此是恰當時機,讓他們能與新加坡人合作,應對接下來的轉型與變革。
政治分析員也認為,黃循財此時接棒,預示第四代領導班子也將陸續接棒,從人民行動黨角度而言,能讓第四代領導班開始製造聲量,為大選鋪路。
政治分析員林義明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說,從這次李顯龍交棒的時間點,可看出人民行動黨希望能夠加快第四代領導接棒事宜。
他預計,李顯龍這次帶頭交棒,預計接下來第三代領導班子中的一些部長,也會在新加坡下屆大選前,陸續宣布交棒給第四代領導團隊成員。
他指出,新加坡需要一個穩定的領導層過度,以應對國外大環境的動盪。
「你看國外的大環境,比如中美博弈、中東的情況,所以,其實讓第四代領導核心接棒是當務之急。」
新加坡下屆大選最遲要在2025年11月舉行。新加坡的政治領導交接在5月中進行,意味著8月的新加坡國慶群眾大會,將由新總理向全國人民發表這個重要演說。這再度引發大選會否在9月舉行的揣測。
分析員預計,隨著李顯龍提早交棒,大選也可能最快在今年9月就舉行。也有分析員認為,5月中交棒是為了讓新總理有足夠跑道為大選做準備。
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覺得,這個交棒日期似乎暗示執政的人民行動黨認為大選宜早不宜遲。
「隨著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惡化,尤其是上周末伊朗襲擊以色列,領導人的想法似乎是最好尋求新的委託。換句話說,就是在局勢急轉直下前,組成未來5年的政府。這能讓新加坡人對各種課題和挑戰有清醒的認識,並決定誰應在國會代表他們,以及應由哪個政黨組成政府。」
梁振雄則認為,6月和9月學校假期都是可能的時間點,但來屆大選何時舉行很可能會受外在因素影響。
他說,與20年前李顯龍接任相比,如今環境大不相同,不確定因素增多,所有這些變數都會影響新加坡一些國內決策,不容忽視。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主任比爾維爾星副教授說,黃循財得在國慶群眾大會上,不加粉飾地向大眾展現自己,這會是他至今最大的考驗之一。他不認為,人民行動黨有必要急著舉行大選,因為距離明年11月的期限還很久。
「如果人民行動黨(在下屆大選)失去超過兩個集選區和一個單選區,責任就會落在黃循財身上。因此,沒有必要急於冒政治風險。」
智庫與諮詢公司Solaris Strategies的國際事務高級分析師穆斯塔法博士則指出,除了新加坡國慶群眾大會,接近年底舉行的人民行動黨幹部大會也會是黃循財向黨員發表講話、在選前對他們進行號召的平台 ,因此不排除今年底或明年初為另一個大選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