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買定期壽險?
定期壽險的最大優勢,就是便宜。這一點主要是由其「消費型」的特質所決定的:只有這種便宜的「消費型」產品,才能用最少的保費「撬動」最大的保額。 用國內某家定期壽險產品的宣傳語:「站是一台印鈔機,倒下一堆人民幣」。由於定期壽險所保障的責任是「身故」,那麼這項責任所對應的保額一定要夠高,因為定期壽險的保額是人一生的價值的體現。這個概念就如同對上市公司進行估值一樣,公司的估值並不單單取決於公司所持有的資產,而在乎於公司未來可以創造的價值。 那麼,定期壽險的保額究竟要買多高呢?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應該問問自己:「我究竟值多少錢呢?我還能為我的家庭創造多少財富呢?」得到了這個答案,我想大家自然就清楚該給自己買多少保額了。
為什麼要去新加坡買定期壽險
去新加坡買定期壽險的主要原因就是兩個字:便宜。 由於定期壽險的責任單一,產品形態簡單,不同的產品比較起來非常簡單,我們只要選擇同樣保額、同樣繳費期、同樣保障期的產品中每年繳費最少的就可以了。當然,不同產品的特性也有少許不同,這點我們後面再慢慢講。

簡單總結:大陸-香港-新加坡定期壽險
新加坡: 價格最便宜;保額上限高(可達年收入30倍);除外條款少,僅在投保後一年內自殺不賠;有可轉換權,可免體檢將定期計劃轉為終身;有全殘賠償及人性化的全殘定義。
香港: 價格中等,約為新加坡的兩倍;保額上限高(符合財務核保即可);除外條款少,僅在投保後一年內自殺不賠;有可轉換權,可免體檢將定期計劃轉為終身;一般不附帶全殘賠償。
國內地: 價格最貴,約為新加坡的三倍;保額上限很低,一般網銷產品不超過300萬RMB,線下核保產品不超過200萬RMB;除外條款極多(目前除外條款較少的僅有瑞泰瑞和);無可轉換權;部分產品帶全殘賠償,但全殘賠償的定義較苛刻。當然隨著目前中國網際網路保險平台的迅速成長,湧現出像【大麥定壽】這類優秀的定壽產品。尤其是女性的性價比,其實已經逐漸像香港、新加坡靠攏。而且更關鍵的是,操作簡便。其實從某種程度而言:1. 對高保額沒有明確要求;2. 對免責條款不用特別特別吹毛求疵;3. 對投保便捷性有明確要求;附加4. 尤其是女性。其實直接閉著眼,買一份大陸的定期壽險也是個很棒的選擇!


總體來看,新加坡的定期壽險不但價格便宜,而且性能優良,一定是大家的首選;中國內地的定期壽險,除了貴(尤其是男性),最大的問題就是保額不足,單份350萬人民幣,絕對滿足不了當今中產階級的需求,而且除外責任太多;香港的定期壽險雖然價格比新加坡的貴出不少,但保額上限與除外條款尚能滿足大家的需求。 具體的產品和細節,經紀人Jack會在後續的篇章跟大家做詳細的分享。此次開篇,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將視野放置全球視角,並不僅僅局限於某些監管、產品的設置。後續除了具體的產品,我們還會逐一分析,為何新加坡定壽的費率價格會如此之低,以及國人購買的流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希望未來有一天,我們大家都能在身邊買到心儀、價格合理的定期壽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