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新加坡政府頒發了一項極具里程碑意義的廣告禁令——禁止高糖飲料的廣告出現在大眾面前。
該項禁令的頒布,彌補了控制兒童肥胖症發病率不斷上升的關鍵一環——食品營銷市場的監管缺位。
這項政策也使得新加坡成為全球首個全面禁止高糖飲品廣告的國家。

世界衛生組織駐馬來西亞、汶萊和新加坡代表Jacqueline Lo Ying-Ru博士對新加坡的這一舉措表示讚許。在她看來,這項致力於遏制相關疾病發病率上升的禁令將受到廣泛認可。
「在新加坡,超重或肥胖的兒童占比已從2011年的11%上升至2017年的13%」,她指出,與大多數亞太地區國家相似,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加工類食品及飲料的方便廉價,讓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攝入了更多的糖分。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體重的上升,以及非傳染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發病率的提高。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希望這項廣告禁令能夠改變消費者和生產商的觀念,從而幫助新加坡實現「降糖減糖」的整體目標。
張毅穎教授認為:「廣告禁糖令無疑切斷了高糖食品的各類公眾曝光渠道,尤其是面向兒童的曝光。」與此同時,他也期待該禁令能促進健康食品的生產製造。
針對最不利健康的食品實施禁令,將會強力促進整個行業展開反思。「 這傳遞的信息就是說,你的食品健康越健康,才能允許你做廣告。」 張毅穎教授說。
張毅穎教授認為,這項禁令頒布的非常及時,根據數據顯示,新加坡人攝入的糖不斷增長,而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隨之上升。
此外,該政策也符合新加坡全方位對抗糖尿病的目標——從風險因素著手,以便可以做出疾病預防的決策。他指出,過度攝入糖正是「一項顯而易見的風險因素」。

新加坡健康促進局去年的一項調研顯示,新加坡的人均日攝糖量為60克,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量——25克,其中超過半數的攝糖量來源於含糖飲料。
新加坡健康促進局指出,人們每天多喝250毫升的高糖飲料時,其糖尿病發病率會增加26%。
新加坡衛生部公布,2014年,新加坡的成年糖尿病患者數約為44萬;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會上升至100萬。
新加坡衛生部和健康促進局曾在2018年12月4日至2019年1月25日期間舉辦公眾徵詢會。之後,針對高糖飲料的廣告禁令於今年10月15日正式頒布。
在4000名徵詢會參與者中,超過七成的人支持政府通過管制措施來限制「不健康含糖飲料」開展廣告宣傳。
「支持人士相信,這有助於削弱廣告對消費者的購買及消費決策的影響,尤其是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新加坡衛生部和健康促進局在聯合報告中指出。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教授陳素娟(Tan Soo Jiuan)認為,廣告禁令是抑制人們對含糖飲料的需求的第一步,畢竟廣告對於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有著顯著的影響。
教授簡介
TAN Soo Jiuan|陳素娟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市場營銷系副教授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博士
研究領域:消費價值和生活方式、博弈論的市場營銷應用、全球產品管理、國際市場准入策略

陳素娟教授認為,廣告禁糖令至少令高糖飲料的誘惑降低了一重,但僅僅削弱高糖飲料的廣告曝光還遠遠不夠,像零售店和快餐店等其它途徑,也吸引著人們前去消費含糖飲料。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更令人擔憂的是,大多數食品及飲料的營銷活動主要聚焦在兒童群體。
在那些經常出現在兒童面前的不健康食品中,往往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游離糖和鹽,而且孩子們極易被相關廣告所影響,由此養成的不良飲食習慣往往會伴隨著他們長大成人。
「正因如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一系列措施以減少人們對糖類的消耗,比如更嚴格地管控食品和含糖飲料針對兒童的營銷活動,」該組織的Jacqueline Lo Ying-Ru女士表示。
新加坡糖尿病協會主席Kevin Tan表示,該廣告禁令與新加坡於2016年啟動的抗擊糖尿病計劃目標一致。他說,「我們的目標是降低新加坡的糖尿病和肥胖症發病率。」
他還強調,除了廣告禁令,新加坡衛生部還要求製造商在高糖飲料的外包裝上,以顏色標籤來區分產品的含糖量及營養成分,這有助於引導消費者並鼓勵製造商重新規劃產品。
新加坡衛生部和健康促進局則表示,此項政策會是重塑新加坡人消費行為和選擇的一項長期目標。
關於相關產品的標籤設計,他們還將組織消費者參與討論,同時也會向飲料製造商及廣告營銷機構徵集反饋意見。
文章英文版原載於ChinaDailyHK,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為Singapore ad ban aims to curb rising incidence of obesity and diabetes
作者:Prime Sarmiento
翻譯:譚瑞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