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新加坡勞動力報告已經出爐!
不過乍一翻開就有種不妙的感覺?

來源:MOM
今年情況比較特殊,就連標題上都小字註明「新冠疫情影響到了勞動力市場」。
內容上也跟往年的比較不一樣,比如這次特別增加一個「在家辦公」版塊。

來源:mothership
這次的報告有幾個看點,咱們趕緊來瞧瞧~
新加坡收入中位數下降 16年首次!
這次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新加坡的居民全職工作者的月薪中位數下降了!
不過下降幅度不算高,也就從去年的4563新降到今年的4534新,僅只下降了0.3%。

沒有補助計劃的月薪中位數 可以說屬於極小幅度的波動。但這確實是新加坡自2004年以來第一次出現月薪中位數下滑。
只是,今年裁員減薪的動作那麼多,不下滑才有怪的吧。
看報告,這次月薪中位數下降,確實是因為那些受到冠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員工減薪了。

來源:AJ Jazeera
其中,收入最低的20%員工實際的工資減幅最大。不算補助的話,他們的月薪中位數從去年的2457降到今年的2340。
這個情況可能發生在哪個群體身上,大家多少也可以料到。
新加坡今年被打擊最慘的行業,比較突出的就是餐飲業、零售業、酒旅航空相關的了。
疫情,沒有遊客,阻斷期。估計有不少店鋪為了撐過去,只能從員工薪水上面「節流」。

來源:海峽時報
另外有的自僱人士也受到影響,類似德士司機跟私召車司機,還有食閣的商販等等,今年的業務量全部暴跌。
不過,上述是沒有計入政府補助而出現的結果。
政府前段時間有針對保工作展開各種補助計劃,比如就業補助計劃調整頂限從2000新到2300新。一次性的特別補助3000新。
還有針對自僱人士的補助計劃,以及覆蓋人群比較大的冠病疫情薪金補貼等等。

有補助後的月薪中位數 加上這一些補助的話,那麼今年收入最低20%的人的月薪水平,其實跟2019年的差不多。
2020年收入最低的20%員工的月薪中位數為2449新,而去年為2457新。
值得注意的還有一點,這次月薪中位數的下滑程度,在以往的經濟衰退歷史上算是相對小的了。
非居民工作者走了10萬人 崗位、行業失業率情況
前陣子的「裁員潮」聲勢還是挺大的。
不過看報告的話失業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糕,主要還得看是什麼行業什麼崗位。
這次的勞動力市場報告所提到的失業率,也沒有把非居民就業者算進來。

來源:Yahoo
但據前天人力部長楊莉明表示,僅2020年上半年,新加坡的非居民就業人數就暴減近100000人!
也就是說今年新加坡的外國工作者,其實真的走了很多。接下來當局還會出一份專門報告講這個。
今天我們先來看居民失業率情況。
崗位情況: 非PMET員工失業率暴增
這次非專業人員、經理、行政人員與技師(PMET)
的崗位員工,簡直就是經歷了一輪洗刷。
非PEMT的員工失業率,比去年增加了1.7%。而PEMT人員,失業率比去年增加0.6%。

其中非PEMT員工的失業頹勢比較強悍,不管年輕還是年長,幾乎覆蓋整個年齡層。

PEMT員工會好一點,雖說各個年齡層都有人失業,但50歲及以上的資深員工失業率最高。

不過從長期失業率來看的話,40歲左右的PEMT的失業情況會比其他年齡段的人嚴重得多。
非PEMT員工則相反,出現50歲及以上人群穩定,30歲以下和40歲左右年齡層失業人數增加的情況。

但如果跟前幾年出現過的經濟衰退對比的話,今年的整體失業率還算是比較小的了。
從這次崗位失業率的分析情況來看,如果是專業經理一類的人群,失業的人少,但年齡大的不吃香。
非專業人群,職場小白跟工作經驗一般的人容易被裁。
行業情況:
專業服務跟房地產行業較穩定
此外今年失業率增加幅度較大的有以下幾個行業:
住宿業(或指酒旅),失業率增加5%
社區或個人服務業,失業率增加2.4%
建築業,失業率增加2.3%
零售貿易業,失業率增加2.2%
餐飲業,失業率增加1.8%
教育業,失業率增加1.8%

不過類似那種提供專業服務或者從事房地產行業的,失業率基本不變或者增加幅度極小。
新加坡一周工作時長減少 在家辦公
據報告,全職員工的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從去年的45.8個小時,下降到了今年的45.4個小時。
這個下降幅度據說是近幾年最大的了。

不過也有點是被疫情帶節奏的意思。比如工作時長減少的主要都是藝術、娛樂與休閒、零售貿易、建築以及住宿跟製造業。
跟全職員工相反,兼職員工的工作時長倒是有增加一點點。
而平均每周工作時長增加的全職工作者,主要集中在工廠機器操作員、配送員以及自僱人士等崗位。

例如私召車司機每天得多跑幾趟才能彌補回損失,叫外賣或其他商品的配送服務增加,外賣小哥、物流人員也得加班。
此外,因為疫情全新加坡幾乎近一半員工(49%)都在家辦公了。甚至跟歐洲的在家辦公比例相比,新加坡都算高的。

但能不能在家辦公也跟行業有很大關係。
比如信息通訊、金融保險服務、專業服務和教育行業的人,比較多都是PEMT崗位,基本在家辦公。

但從事餐飲、運輸與倉儲、零售貿易、衛生服務、行政服務等行業的人,就必須出門到現場辦公。
從性別來看,在家辦公的女性比例要高過男性。
從年齡段來看,30歲到39歲在家辦公的比例最高,達到63.2%,其次是40歲到49歲跟25歲到29歲,比例分別為59.3%和58.6%。

60歲及以上在家辦公的人最少。
從學歷來看,拿到學士學位(degree)的人群高達76.4%都在家辦公,而低教育水平的只有9%。

新加坡就業率6年來最低 PEMT職位受疫情影響較小
這次的就業率是自2014年以來的最低點。
今年15歲及以上的居民就業率,從去年的65.2%降到今年的64.5%。其中15歲到24歲變化最明顯,直接下降3%,今年只有30.9%。

25歲到64歲的人就業率仍然保持較高水平為80.3%,跟去年同期相比變化也沒有很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65歲以上的居民就業率卻是上漲的。今年比去年高出0.9%,有28.7%。
此外,集中在25歲到64歲這段年齡的男女就業率變化也不一樣。

女性工作者就業率略下降,比起去年只降了0.1%。
但是男性工作者卻相比去年降了0.9%。這已經達到了2004年以來最低水平。
從崗位來看,就業率今年還略有上升的主要都是PEMT職位,達到60%。非PEMT職位的人就業率就很明顯下滑了。

比如批發貿易,零售貿易,住宿和餐飲服務以及從事交通、清潔服務的 崗位就業率一個比一個低,分別為21.1%和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