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準備推出的「科技准證」(Tech. Pass)計劃,吸引全球頂尖的科技專才加入和豐富本地的科技生態系統。
新加坡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對外國人才接納度極高的國家,人才結構主要以三種類型的工作準證構成:WP, SP, EP。
這三種工作準證分別根據行業、薪資、能力等因素區分開來,每一種准證的申請難度也不一樣。
2021年,科技准證來了。

申請者須滿足兩條件
申請者不一定要受僱於任何企業,只要滿足三項條件當中的兩項,便可在本地創業,或在新加坡生根的企業任職、進行投資、擔任董事及提供諮詢等。他們也可以在高等學府執教或提供企業培訓。
三項條件是:
1. 過去一年的固定月薪至少2萬元;
2. 曾在市值至少5億美元(約6.75億新元)或擁有至少3000萬美元資金的科技企業擔任領導職位至少五年;
3. 以及曾主導科技產品的研發工作至少五年,這項科技產品的每月活躍使用者人數須至少10萬人,或產品能帶來至少1億美元收入。
Q: 新加坡為什麼要推出科技准證?
陳振聲強調,科技准證計劃旨在吸引全球頂尖的人才,而非廣泛的中等級別科技人員。這可助本地科技人才隊伍達到「群聚效應」,進一步鞏固新加坡作為區域科技樞紐的領先地位。
也就是說,新加坡調整了自己的定位,公示了自己的重心:科技。

「美國、歐洲或中國等大國都不認為它們擁有足夠人才,大家都在爭取更多人才。我們服務的是全球企業,因此須從世界各地招攬更多元化的人才。」
陳振聲會後受訪時強調,科技准證計劃旨在吸引全球頂尖的人才,而非廣泛的中等級別科技人員。
Q: Tech Pass 有什麼不同?
通俗來講,Tech Pass位於工作準證的最高准證,權限與靈活度都高於其他三種工作準證。
在獲得「科技准證」後,持有人將可以靈活地參與創辦企業或經營企業的活動,也可以擔任本地公司的投資者,雇員,顧問或董事。
不僅如此,他們還可以成為本地創業公司的導師,或受邀去往本地大學授課。
不難預見,擁有如此多特權的新型准證,在申請綠卡、入籍上的優勢也一定遠高於其他幾類工作準證。
Q: 經歷了疫情,新加坡是不是元氣大傷?

2020年,新加坡共吸引17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創12年來新高。
經濟發展局(EDB)昨天發布的年度投資數據顯示,去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較前年的152億元高出13%。一旦項目落成,估計可在未來五年創造1萬9352份工作,跟該局1萬6000至1萬8000份的中期目標接近。這些項目預計每年為新加坡帶來約312億元的經濟增值,每年的業務總開支估計為68億元。

陳振聲說:「我國接下來面對眾多不確定性,包括疫情如何演變。基於這些國內和國際的不確定因素,企業將花費更長時間來決定接下來一到兩年的投資。各國對這些投資金額及工作的競爭也會更激烈。雖然新加坡繼續是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我們也必須意識到情況可能迅速改變。若要保持堅韌,我們必須繼續靈活應變,政府、企業和員工都必須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