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工部長陳振聲針對郵輪事件也表示,新加坡郵輪業者和相關部門也應該反思,在面對此類突發事件時建立相應的流程,從檢測的次數,方式,隔離人群和追蹤等方面進行細化,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當然這也對新加坡的醫療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夠不夠用?
大量職位空缺
人力部在每周四的就業情況報告中說,醫療保健領域大約有6,700個職位空缺, 大部分職位,約有75%是長期職位。

而這75%的長期職位中,有接近七成的工作是擔任醫療保健支持和行政職務,例如醫療保健助理,治療助理和患者服務助理。 其他人則擔任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和執行人員,例如護士,專職醫療人員以及財務和人力資源主管。
也就是說,有接近5,500個工作適合應屆畢業生和專業者,包括沒有醫療經驗的人。
需求將持續增長
在現有的5500個可提供培訓的工作中,超過80%的工作是由國家醫療保健集團等公共醫療保健集團和仁慈醫院等社區護理組織提供的。其餘的由私人組織提供。
而且由於疫情的緣故,諸如核酸檢測之類的工作產生了臨時需求,導致有大量的短期工作需求,但從長遠來看,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發病率上升將推動新加坡對醫療保健人力的需求。

因此,諸如此類的職位一直在致力於招聘應屆畢業生和轉行求職者,並提供培訓,為這些求職者提供技能。
薪資增長
MOM根據2018年本地員工入職第一年的薪資水平,在報告中發布了主要醫療保健職位的薪資範圍,較往年有了明顯的增長。

已註冊和註冊的護士的年收入預計在3,300新元至5,200新元之間
專職醫療人員的收入在4,100新元至5,000新元之間
醫療保健行政或公司職能部門的人士的年收入約為3500新元至6,200新元,
患者服務人員的收入約為2,400新元至3,000新元。
從事支持護理工作的人(例如治療助手)的收入在1800新元到2300新元之間。

眾所周知,新加坡的醫療業因其優質的服務,基礎設施和健全的政策而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未來這一方面也將會有長足的發展。
在應對疫情的同時,致力於完善本地的醫療業,最終受益的也是普通的民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