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衛生部長建議
通過循證醫學客觀證明中醫療效
並促進中西醫相輔相成
11月19日,在世界針灸學術大會上,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提出三個建議:利用循證醫學來客觀證明中醫藥療效、促進中西醫相輔相成、建立更具持續性的預防保健醫療體系。
王乙康說,新加坡的醫療體系以現代西醫學為主,中醫藥扮演重要的輔助作用,但過去幾年,中醫藥和針灸普遍為更多本地人接受和使用。
早在2014年,衛生部已推出中醫藥科研津貼,並投入超過50萬新元。研究經費有57%用在針灸課題。在研究之後,2020年,衛生部屬下的護理效能評估中心肯定了針灸治療腰痛和頸部疼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並在2021年與新加坡中醫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針灸及其他相關治療的一般諮詢》,為本地中醫執業者提供指導原則,保障病人安全。

王乙康說,雖然中醫和西醫起源不同,在理論、學科和療法上大不相同,屬於兩個根本不同的體系,但醫者父母心,雙方都致力於通過最適當的療法來緩解病人的症狀。要促進兩者相輔相成,應利用循證醫學來客觀證明中醫藥療效。
他說,隨著新加坡把國家醫療體系的重心轉向預防保健,中西醫之間同中化異,異中求同的機會也會增加。
前不久,10月5日,王乙康在國會曾表示,衛生部一向來認同中醫的價值。
他引述《黃帝內經》提到的「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主張通過預防護理,提升本地居民的健康水平。中醫的強項在於預防護理,在此大有作為的空間。
因此,衛生部過去一年已和中醫團體成立工作小組,研究如何提升中醫臨床培訓和職業發展,將來要進一步探討如何讓中醫支援新加坡的全國健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