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發文緬懷袁隆平!新加坡等多國媒體發文評論:留下世界性遺產
5月22日電 22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91歲。
多家外媒對此消息予以關注和報道。新加坡《聯合早報》、路透社、西班牙埃菲社、彭博社、法新社等媒體第一時間報道了袁隆平逝世的消息。
評論:袁隆平是中國的科學英雄,並對其幾十年來的水稻研究工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雜交水稻技術不僅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也是世界性的遺產。
一篇早年的國際性採訪,也被網友廣為傳頌...
視頻連結:
5月22日晚,聯合國官方微博發文悼念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為推進糧食安全、消除貧困、造福民生做出了傑出貢獻!國士無雙,一路走好!」
此前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也發文緬懷袁隆平院士:「一生修道雜交稻,萬家食糧中國糧。我敬愛的大師千古!」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聯合早報》在第一時間報道,袁隆平去世的新聞,並被放在官網首頁,最顯著的位置。

(圖:來源自聯合早報)
《南華早報》網站文章稱,被譽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去世,他最出名的是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了雜交水稻新品種,因此被譽為民族英雄。
路透社則報道稱,出生於1930年9月的袁隆平用雜交水稻幫助中國以不到全球9%的土地,養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曾評價袁隆平這一生和水稻不可分割的關係。「稻米,在漢語中,不只是一個名稱,在『高產水稻之父』袁隆平看來,這個詞的重要含義只有一個:生命。」

(圖:來源自網絡)
袁隆平國際影響:
2004年9月袁隆平獲得了泰國的「金鐮刀」獎。這個來自同樣是稻米大國的獎項,也是為了感謝袁隆平在這一領域的傑出貢獻。泰方認為,袁隆平在為人類提供充足糧食的同時,還推進了該科學領域的不斷發展。
2014年2月,俄羅斯之聲電台網站這樣評價袁隆平:「在袁隆平的努力下,亞洲水稻產量大幅提高,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目前中國種植的一多半水稻都是袁隆平開發的雜交品種,他的雜交水稻技術目前已被推廣到20多個國家。」
2014年12月,日本《日經亞洲評論》雜誌網站又刊登了一篇關於袁隆平的文章——《中國水稻產量創紀錄造福全球》。稱,由袁隆平率領的團隊種植的「湘兩優900」當時又創造了紀錄,每公頃超過18噸,遠超日本平均水平。
日媒如此評價:中國的提高水稻產量試驗表明中國立志於糧食自給自足,這有利於全世界的糧食保障。
2017年8月,馬達加斯加農牧漁業部植保司司長薩乎里一行專程來到湖南長沙,為袁隆平帶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張面值2萬阿里亞里的新版馬達加斯加幣。上面印著一束雜交水稻。
薩乎里向袁隆平介紹道,水稻是馬達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中國的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馬達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經擺脫了飢餓。「為了感謝您,我們特地選擇水稻作新版貨幣圖案」。

(圖:來源自網絡)
袁隆平獲得的國際獎項
1985年10月15日,在中國北京,袁隆平獲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頒發的發明和創造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被譽為「傑出發明家」。
1987年11月13日,在法國巴黎,袁隆平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6年~1987年度科學獎。這是中國專家首次獲得的等級最高的世界性嘉獎。
1988年3月14日,在英國倫敦,袁隆平獲國際讓克獎的獎章、證書和獎金2萬英鎊。這項獎勵兩三年頒發一次,獎給在糧食食品和光學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世界各國科學家。
1993年4月14日,袁隆平因為解決全人類飢餓問題所作出的傑出貢獻,獲美國菲因斯特「拯救飢餓獎」,獎金一萬美元。
1995年10月,袁隆平獲聯合國糧農組織設立的「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章」。這是聯合國成立50周年之際,世界糧食組織獎勵為世界糧食生產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而設的獎勵,全世界獲此殊榮的僅6人,袁隆平成為亞洲的唯一獲獎者。
2012年1月31日,袁隆平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接受2011年「馬哈蒂爾科學獎」。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向袁隆平頒發了2011年「馬哈蒂爾科學獎」,表彰他在熱帶農業發展領域的貢獻。馬哈蒂爾在典禮上表示,希望中國雜交水稻成果能早日惠及馬來西亞。

(圖:來源自網絡)
也有外國網友稱,聯合國應該增設一個袁隆平獎,獎勵給前仆後繼為解決全球糧食危機的科學家們...繼續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