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10日)是哈芝節 (Hari Raya Haji)(也稱為宰牲節)。而從周六(7月9日)到周一(7月11日),也是新加坡的法定節假日之一。那麼,在這個久違的小長假,我們可以去哪裡打卡呢?快來跟著小坡島一探究竟吧!
1. 蘇丹回教堂
蘇丹回教堂(Sultan Mosque, Masjid Sultan)位於新加坡甘榜格南(Kampong Glam)區的馬斯喀特街與橋北路(North Bridge Road),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清真寺之一。
蘇丹回教堂建於1824年,用於紀念新加坡的第一任蘇丹 — 胡先沙蘇丹 (Sultan Hussein Shah)。一百年後,這座回教堂因年久失修而破舊不堪。目前所見的回教堂是在1932年,由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 Swan and Maclaren 建築事務所旗下的建築師 Denis Santry 設計和重建而成的。

來源:新加坡旅遊局
參觀期間,大家可以近距離觀賞這些洋蔥形圓頂。每一個圓頂底座都飾有一圈玻璃瓶底,這些都是由貧困的回教徒在重建回教堂時捐贈,這是為確保所有回教徒,無論貧窮富貴,都可以為重建回教堂出一份力。
這座回教堂在1975年被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蹟。這裡一直都是回教社群聚集之處。如果在齋戒月期間到訪,這個地區的夜市和許多小吃攤值得一逛。
2.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Hajjah Fatimah Mosque)由女富商Hajjah Fatimah Sulaiman 捐地興建。這片土地曾是這位女富商的私宅所在地,但經歷兩次盜竊和一次火災後,她決定將土地捐出去用於建造回教堂。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由一位不知名的英國人設計,其獨特的設計將歐式、馬來式和中式建築風格巧妙融為一體,甚是迷人。其於1846年建成,回教堂的穹頂呈洋蔥狀,沐浴凈化區如同馬來房屋,內部飾有傳統的馬來回教徒木雕。窗戶護欄格柵、宣禮塔和屋頂護牆頂部都有中式釉面瓷磚。

來源:新加坡旅遊局
哈賈法蒂瑪回教堂最吸引人的是宣禮塔,就像教堂尖塔。宣禮塔為三層結構,有兩個八邊形塔和一個細長的錐形塔,與首個聖安德烈教堂的新古典主義塔尖非常相似。其它歐式建築元素包括宣禮塔的多立克式壁柱,以及柳葉形門框、窗台和窗戶。
多年來,因地基不牢,宣禮塔離中心軸大約偏離了六度左右。雖然防護工作有助防止宣禮塔進一步傾斜,但宣禮塔依然明顯傾斜,這讓遊客覺得十分有趣,還將它稱為新加坡的 「比薩斜塔」。
3. 詹美回教堂
詹美回教堂 (Masjid Jamae) 又名丘利亞回教堂(Masjid Chulia),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回教堂之一,自 1820 年代以來一直是牛車水 (Chinatown) 的一處著名地標。
詹美回教堂的正門和宣禮塔十分有特色,因在牛車水這個華人聚集區占據顯著位置,這座回教堂在周邊環境的映襯下更顯得別具一格。

來源:新加坡旅遊局
作為新加坡最古老的回教堂之一,詹美回教堂借鑑了東西方元素,彰顯出兼收並蓄的建築風格。正門具有南印度的印度伊斯蘭建築風格,禱告殿的新古典主義特色包括多立克式立柱,以及具有華族綠色釉面磚的大窗。
設計精緻的宮殿外觀有多道小門和十字形開孔,值得訪客細細欣賞。與其他 19 世紀的宗教建築不同,詹美回教堂雖然經歷過維修和粉刷,但從未經過重建。詹美回教堂在 1974 年被列為國家古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