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獅跳傘隊掛著新加坡國旗降落在政府組屋區。(聯合早報)
作者 李國豪
新加坡人天生有股「kiasu」(怕輸)的倔強,什麼都要贏,什麼都要搶第一。
事實上,新加坡還真在某些領域,有著不輸其他國家的「世界之最」。紅螞蟻接下來精選幾項,不妨看看你是否「與有榮焉」?
最會占位子
說起占位子,或「霸位」,新加坡說第二,恐怕不會有其他國家敢說第一。
最能彰顯新加坡霸位風格的,莫過於經典中的經典:
用一包紙巾霸占整張桌子。
在各大熙熙攘攘的小販中心和咖啡店裡,桌上的一小包紙巾不是給你擦嘴用的。看到它們,請自動閃遠一點,因為那裡已經「名桌有主」。
當然,除了經典款的紙巾,名片、雨傘、報紙、雜誌等小東西,只要拿得出手,統統都可成為新加坡人的霸位神器。
這種專屬新加坡的占位文化甚至衍生出一個非典型的詞彙——「chope」,用以形象地描述搶占先機的舉動。
專屬名詞都出來了,這樣還「不夠力」嗎?

(網際網路)
新加坡有一名奧運游泳金牌約瑟林,也有一名羽毛球世界冠軍駱建佑。
不過,如果奧運會設有投訴項目,或有個世界投訴錦標賽,新加坡絕對有望產出更多奧運金牌和世界冠軍。
不爽司機開車的方式,COMPLAIN;
質疑老師沒有善待自己的心肝寶貝,COMPLAIN;
食物不好吃,COMPLAIN;
送餐員送餐太慢,COMPLAIN!
在新加坡,沒有什麼事是投訴一次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投訴兩次……

(Complaint Singapore)
最多英文縮寫
多到離譜的英文縮寫,是新加坡另一遙遙領先世界的「創舉」。
從官方到民間,大家似乎都熱衷此道。
部長們宣傳政策時,英文縮寫簡直如數家珍,耳濡目染的民眾平日聊天也都是信手拈來。
HDB(建屋局,後來也成為政府組屋的簡稱)、MRT(地鐵)、BTO(預購組屋)、SIA(新航)……各種由英文字母組成的縮寫俯首皆是。
PIE、CTE、AYE、BTE更是駕車人士倒背如流的快速公路縮寫。 冠病疫情來襲也不例外,SMM(安全管理措施)、CB(病毒阻斷措施)、VTL(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VDS(疫苗接種差異化安全管理)橫空出世。
冠病未必找上門,但各種英文縮寫肯定要先給你來一波疲勞轟炸就是了。
英文簡稱太泛濫也難免帶來一些問題。
像是教育部長陳振聲有一次和學生交流CCA(課程輔助活動)(看吧,又一個縮寫!)時,就因為誤把學生說的STEM(代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理解為「Stamp」(集郵),而上演了一老一少雞同鴨講的畫面。
陳振聲最後還自嘲說:時代變了!
當然,英文縮寫也讓不少人得以發揮創意,見縫插針,將之衍生為與原意不同的詞語,藉機諷刺。
例如,ERP(公路電子收費)變成「Everyday Road Pay」(每條路都要付錢);SMRT成了「Sometimes Must Ride Taxi」(有時還是得搭德士)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對了,CB也有另一種意思,噓……懂的人就懂……

從A到Z,新加坡的英文縮寫名詞多不勝數。(網際網路)
最有語言天分
新加坡得天獨厚的多元文化社會,讓每個新加坡人多少都對各種語言小有涉獵。
一個句子裡,參雜華語、英語、馬來語、淡米爾語、福建話之類的方言,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並非什麼新鮮事。
各種語言「chapalang」混在一起形成大雜燴,是新加坡人日常交談中獨特的景象。

新加坡國旗迎風飄揚。(海峽時報)
最會創作網絡迷因
從2020年起,每次只要李顯龍總理髮表完電視演說,講台上的那個水杯總會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因為,李總理的「語言魔術水杯」是去年網絡最夯的迷因(Meme)之一。每次他喝一口杯子裡的水,就能切換成另一種語言演講。
這類迷因只是眾多新加坡製造(Made in Singapore)的原創迷因之一。
迷因是新加坡人抒發苦悶,諷刺社會現象的出口,也是新加坡人展現幽默和創意的作品。
疫情下的歲月,更是本地不少迷因「巨作」井噴的年代。
有挖苦防疫措施下不能剪頭髮的, 有諷刺國人每次大事件前瘋狂掃貨現象的, 也有抗疫部門領導互相用眼神「甩鍋」的。
哼,誰還敢說新加坡不幽默?

贏了咯!(網際網路)
最懂得向前邁進
從小漁村蛻變為全球都市,這是新加坡故事最引人入勝之處。
新加坡一直在進步,高樓越建越宏偉,景點越蓋越漂亮,向前邁進的腳步比誰都快。在制定全國運動時,也經常用「新加坡前進」(Forward Singapore)、「群策群力,共創未來」(Singapore Together)這類口號呢。
我們有濱海灣花園的擎天樹、星耀樟宜的全球最長室內瀑布、世界唯一的一級方程式賽車夜間賽,但我們不一定記得,這片土地上曾經輝煌過的老建築。
因為新加坡是一個永遠在向前邁進的國家,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與空間懷舊。
所以,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充滿歲月痕跡的歷史建築,會在某一天以發展之名被剷除,包括現在正為你遮風擋雨的政府組屋。

政府組屋。(網際網路)
最會排隊
在新加坡,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排隊的。
買TOTO、換新鈔、吃榴槤、品美食,凡是你能想到的,統統都能排。
收錢幫人排隊買東西甚至成了有利可圖的生意。
「代客泊車」不夠看了,我們還有「代客排隊」呢!
兩大知名手錶品牌歐米茄(Omega)和斯沃琪(Swatch)上個月底推出的聯名手錶是不少本地人「雖千萬人排隊,吾往矣」的最新傑作。
期間,有情緒激動的民眾向維持秩序的警員叫囂「拿槍射我咯」,搞得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不得不出面提醒,排隊買東西根本不是什麼生死攸關的問題。
排隊歸排隊,大家還是保持一下理性har!

愛雍烏節(ION Orchard)的斯沃琪(Swatch)擠滿了欲第一時間搶購手錶的人潮。(海峽時報讀者提供)
最有戰鬥力的鍵盤俠
在新加坡千萬別做錯事,否則新加坡網民追到天涯海角,也會把你肉搜出來,鍵盤俠也不會在言語上輕饒你。
只要犯了錯,從余澎杉(Amos Yee)到不戴口罩的海軍前女軍官,統統在網絡上無所遁形。
當然,網絡公審偶爾也會有冤枉好人的時候。
早前勿洛卍慈學校的賓利撞保安事件,本地汽車出入口商協會會長梁添丁就因為被網民「點錯相」,指控為賓利司機而到警局備案,自證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