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的時候,圖書館可能是大家待得最多的地方。離開校園後圖書館就成了一個陌生的名詞,甚至於在大城市由於路途遙遠,去圖書館都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但是在新加坡,圖書館的便利程度超乎你的想像。新加坡全島有20+間圖書館,無論你在哪一區,最近的地鐵站或社區中心附近一定會有一家公共圖書館,除了豐富多彩的圖書之外,還會有各式各樣的讀書會和興趣俱樂部。
小編今天就帶你轉一轉非常有特色的幾家圖書館,快樂時為你提供心靈棲息地,煩躁時躲進書的靜謐天地中。
01 港灣圖書館
港灣圖書館是新加坡第一座臨海的圖書館。白天坐看海面平靜,白雲朵朵,晚上還可以欣賞到環球影城的燦爛煙火。

坐落在怡豐城三樓的港灣圖書館設立了16台電子報閱讀站,隨著社會數碼化,人們更常通過手機等電子產品接收資訊,圖書館也必須改變,通過數碼渠道接觸社群,不再只是讓人們閱讀和借書的地方,也成了學習知識和交流的場所。
02 國家圖書館
位於維多利亞路的新加坡國立圖書館,歷史底蘊濃厚。國家圖書館在圖書館大廈7到13層,面積60,000平方米。李光前圖書館位於第7層,面積14,265平方米。

7層:商業和科學技術收藏;
8層:文學和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收藏;
9層:華文,馬來文,和泰米爾文收藏;
11層:新加坡和東南亞英文收藏。
03 碧山圖書館
碧山圖書館以它的建築外形像樹屋而聞名。一踏入圖書館,即開始了體驗之旅。豎向開敞的中庭里有連貫又舒展的Z字形坡道,同時也連接著4個樓層的閱覽室。建築內外部使用的天窗、格架結構和有色玻璃將射入室內的日光轉變為多種色調,如陽光透過樹葉灑下參差斑駁的光影,為圖書館內營造了溫馨的閱讀氛圍。

形似吊艙的「盒子」在圖書館外部平整的立面中懸挑而出,頗有書籍從書架突出的意象;而在圖書館內部,這些「盒子」又錯落有致地形成一個個獨立又私密的閱讀空間。

人們可忘記生活的繁瑣,靜心沉寂在書籍的閱讀和學習中;亦可舉行小型研討會或開展讀書論壇,遠眺大街上的車水馬龍、熙來攘往, 可說是相當具有巧思的設計。
04 烏節路圖書館
這家圖書館位於熱鬧非凡的烏節路上,商場內3-4樓,以「波浪型書架」走紅於Instagram,書架的線條像波浪形,融合了傳統和現代的純白設計,走在書架之間,真的有種暢遊在知識的海洋里的感覺。

館內的10萬多本藏書中,有4萬5000多本設計、生活方式和應用藝術方面的書籍,是新加坡擁有最多雜誌的公共圖書館,有超過450種各類雜誌期刊供讀者選擇。
05 ESPLANADE圖書館
作為新加坡第一家表演藝術圖書館,濱海藝術中心圖書館開業於2002年9月12日,面積2,308平方米,收藏量110,000卷,座位數200個。

有音樂,舞蹈,劇場和電影四個「村落」:
三間放映室(每間容納4人)
一間項目室(最多4人)
一間鋼琴練習室(最多3人)
一間靜音工作室(最多7人)
06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簡稱NLB)是目前東南亞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圖書館之一。這是新加坡最早的圖書館,由新加坡奠基者萊佛士·史丹福創建於1823年。

1957年,根據頒布的《萊佛士國家圖書館法令》,該圖書館成為免費的國家圖書館兼公共圖書館。1960年11月12日,國家圖書館大樓正式啟用。2005年重建,新館位於市中心維多利亞大街100號,由兩棟16層的建築物組成,每層樓均有一座天橋連接。
圖書館是求新求變的地方,
亦是機會之所在,
引領我們進入發現之旅,
開創新世界。
以圖書館為依託新加坡教育部為年輕一代提供兼具深度和廣度的學習體驗,同樣也是為了培養新加坡人終身學習的精神。
小編也鼓勵大家在假期的時候多出門轉轉,參加圖書會、交流會等,多讀書、讀好書,享受書籍給人帶來的思維的交流與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