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興趣自學11語言 牛津獅城留學生:交流取代隔閡

牛津獅城留學生靠興趣自學11語言。(視頻截圖:TikTok/@oliversoxford)
對多數新加坡人來講,能說兩種語言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但牛津大學一名新加坡留學生聲稱自己總共會11門語言。
署名@oliversoxford的網民早前上傳到TikTok的視頻顯示,這名自稱Cody Brody的男子是語言學和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他在視頻中用多種語言向人問好,除了英語、華語、福建話、馬來語,他還使用了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他加祿語(Tagalog)、泰語、越南語、淡米爾語和義大利語。
詢及他如何學會這麼多語言時,Cody Brody解釋說,這只是他在中學時期的一個愛好,後來就漸漸迷上了。
「我還在新加坡的時候,開始為非政府組織(NGO)做翻譯(工作),這讓我意識到學習這些語言有很大的意義。」
在另一段視頻中,Cody Brody也談及他對語言究竟會產生文化隔閡還是文化交融的論點。
他說:「我學過很多語言,也常和不同的人說話,每當我真心實意地努力學習他們的語言時,人們總是非常高興。」
他提醒,當出現語言隔閡,就很容易產生排外情緒。因此,破除語言隔閡,有助凝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