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14日訊)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披露,在2005年至2019年,新加坡共有4604人因性侵案被定罪,其中有約29%或1364人為重犯。
他也披露,在2017年至2019年之間,共有6988起性侵報案。當中有2957起涉及陌生人,其餘的58%或4031起嫌犯與受害者有某種關係,例如有2243起涉及朋友和619起涉及同事等。
在這些案件中的受害者,有2798人年齡在16歲以下、1000人介於16歲至20歲之間,3685人的年齡為21歲及以上。
尚穆根指出,受害者人數和案件數量不符是基於一個案件可能涉及多過一名受害者,或者一名受害者可能涉及多過一起案件。
尚穆根是於新加坡國會書面答覆中,回答工人黨盛港集選區議員辣玉莎和何廷儒的提問時,這麼披露。
受訪專家指出,社會影響、濫用藥物或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導致性侵案件者重犯,可考慮通過認知治療或服用藥物來控制荷爾蒙,協助改造罪犯。
研究犯罪學的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蔡文雅助理教授指出,近來有更多人認為犯罪行為是一連串環境和生理因素所致,例如有證據顯示腦部構造,如前腦的不同其實與性罪犯是否會重犯有關聯。
她說,社交影響也可能導致重犯,而濫用藥物也可被用來預測性罪犯和其他罪犯是否會重犯。
「精神疾病也有可能導致罪犯不接受治療,從而增加他們重犯的風險。」
缺乏性教育導致性罪行
承諾心理保健集團成癮心理治療師安德魯則說,童年陰影、對性上癮,或者對色情片上癮等都有可能導致性罪行。
「在本地,最常見的就是缺乏性教育,以及家長或學校在如何面對和建立健康的關係及親密關係上缺乏指導。由於沒有接受相關教育和指導,孩子們轉而通過色情片『自學』。」
安德魯認為性犯罪不僅是司法問題,同時也是公共健康問題。
「我認為重犯率不能只依靠加重刑罰,或者剝奪罪犯的自由來解決。一些精神上的問題可以通過療程或藥物來處理。」